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甘肃: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有益探索

  提及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很多人会把“两高一资”特征与之相提并论。在工业强省战略如火如荼实施的今天,甘肃省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局面。

  然而,随着循环经济融入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由此而带来的效果日渐显现。

2006年全省的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顺利完成国家既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25.76万吨,化学需氧量8.70万吨,同比下降2.65%和2.2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今年9月,时逢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公布之际,甘肃省在金昌市召开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全省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重大部署。对于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甘肃而言,此次会议不失为一场“及时雨”,在学习领会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理清发展脉络再次将循环经济推向新一轮发展热潮。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会议上分析指出,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创新发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面对全国虽然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等问题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把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资源方面看,甘肃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主要矿区矿石资源的服务年限仅为5-40年左右。全省土地人均面积虽然比较高,但可利用面积少,土地承载力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徐守盛认为,随着全省人均GDP跨上1000美元台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甘肃省的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而且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进口资源,这在自然资源稀缺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共同问题的今天,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今后五年,甘肃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过程中,甘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工业结构上,有色、冶金、石化、火电、建材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而这种粗放型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制约。与此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下,受市场的强烈冲击愈大。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煤电油水、交通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形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据统计,甘肃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0%。

  从另一角度看,经过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依然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省面临更加严峻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草场超载和退化的问题。随着城市机动车辆增长迅速,致使尾气污染逐年加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生态和人居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徐守盛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在实施工业强省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

  事实上,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由来已久,全省取得的循环发展经验也为“十一五”末完成国家规定的区域节能减排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对于甘肃省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徐守盛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区域、产业、企业、农村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此,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甘肃省政府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四抓三支撑”,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突出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原材料深加工,探索建立以循环农业为基础,以循环工业为主体,以循环社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徐守盛说,按照总体思路,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省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优化结构的原则。切实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约束问题。

  三是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

  四是坚持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优先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面的互动促进、协调推进,使循环经济逐步深入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果,加大典型宣传力度。

  五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市场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各产业、各区域向循环型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企业清洁生产、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重点

  有专家指出,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加强管理,减少资源消费,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和废物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费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对甘肃而言,自然环境的恶劣,再加上受资金、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发展循环经济注定要比其他省份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徐守盛指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有所侧重,近期全省推进循环经济工作要围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

  首先是要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建立节水型社会。努力建立和完善以农业节水为主体、以工业节水为保障、以生活用水和非常规水利用为补充的节水型体系,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在完善实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同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放在农业上,逐步采取喷灌、滴灌、设施农业等科学的节水办法,使节约的水用于支持生态用水和发展工业,不断强化节水和废水回收利用措施,在生产能力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污水零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作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之一,甘肃省80%以上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在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据了解,甘肃人均水资源量11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居全国第22位,接近国际人均500-1000立方米重度缺水界限,其中黄河流域人均只为750立方米。

  第二个重点是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循环型工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工业是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是关键和基础。今年是甘肃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的一年。目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到经济总量上升、能耗物耗下降,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为此,全省落实了164户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同时,在突出产业链条的延伸、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突出能源替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省正在争取开工建设首批380万千瓦风电项目,努力把全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风电、光伏电源等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提升。

  第三个重点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型农业。全面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工作,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建设好清洁水源。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着力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第四个重点是注重点面结合,抓好循环型园区和试点城市。目前甘肃省各级政府在按照生态型园区的要求对现有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源,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在园区建设上注重发挥大型企业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或能源,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形成有利于资源利用的产业链。

  以白银、金昌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用发展循环经济开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

  第五个重点是全民动员,构建循环型社会。甘肃省从减少环境负荷入手,努力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直接或间接对环境的影响,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服务行业中污染和资源消耗较大的宾馆、餐饮、物流等领域,开展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使循环经济理念在服务业领域得到广泛认可,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型服务体系。

  甘肃省确定的循环经济工作重点不仅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也为全省近期的循环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徐守盛所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才能把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政策措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而且,甘肃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市召开并非偶然。金昌市作为甘肃省的工业重镇,发展循环经济已走在全省的前列。2007年,金昌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9%,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5.38%,自加入全国环保重点城市以来,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首次达到三级标准,摘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目前,金昌市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氯碱产业链和煤化工产业链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和“三废”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的大循环、大格局,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而在此次会议上的一项重要议程则是讨论实施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据了解,该《意见》是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规定和对试点省的要求,甘肃省结合地域发展实际,就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出台的指导性文件。

  《意见》中确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明显减少,建设200户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建设20个左右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如何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徐守盛指出,确保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是关键。当前,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转向试验示范并逐步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尤其是要破除观念、技术、体制和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具体来讲,要强化六项措施: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和宏观指导。省内各级各部门要尽快编制循环型农业规划、循环型工业规划、各类循环型园区规划、循环型城镇规划和循环型社会、服务业规划,今后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原则。

  二是把抓项目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发展抓项目符合甘肃的省情,发展循环经济也不例外。不仅要把项目作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还要在扩大招商引资中充分考虑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要靠技术创新来推进。科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连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围绕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推进建立一套包括财政、税收、价格、金融、产业、技术等在内的绿色保障体系,以便让循环经济型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社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六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省政府决定由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成立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等工作。

  甘肃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已有几年,由此带来的是全省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迈进,可以想见,“两高一资”特征正因循环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改观,任务虽艰巨,道路虽漫长,但希望就在前方。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