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倒”了,“天价烟”却火了。今年以来截至3月22日,被网友曝光的周久耕所抽的某品牌“天价烟”共销售545箱,去年同期是317箱,增幅为70%多!周久耕不经意间竟成了“天价烟”最佳形象代言人。
(3月25日《现代快报》)
按照许多人良善的愿望,“最牛局长”周久耕倒了,作为揭露周久耕违法问题导火索的“天价烟”也应一并臭掉才是。然而,因为周久耕的“代言”,“天价烟”的销售却逆势大“火”。
或许我们压根就不应当抱有这样的期待,让“天价烟”和周久耕一起倒掉原本就是一种不现实的痴想。香烟即便加上了“天价”的谴责性修饰成分,说到底它仍旧不过是一种普通商品。商品没有什么原罪,“天价烟”也一样。你可以用“抽的人不买,买的人不抽”来论证它的腐败倾向,但你也无法否认,“天价烟”本身并不是腐败的证据。一切高价商品和奢侈品,都有可能与腐败发生某种推测和关联,但它们从来没有因反腐败的理由被禁止过。
我们不妨看看禁止了“天价烟”又会怎么样,行贿者或公款挥霍者会马上将目光投向“天价酒”。禁了“天价酒”,这些“有心人”还会立即打定主意,把腐败的“天价”寄托到服装、领带等等东西上面。说到底,腐败的罪恶是腐败本身,我们不能将它怪罪到一盒香烟身上。生产厂商或许利用了某些腐败习俗来推销他们的产品,甚至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周久耕这样的“名人效应”来促销,但这并不是什么大恶。至少,不能因此而混淆了反腐的视线和思路。
治理腐败有它自己的逻辑,比方说官员财产申报就远比盯着官员是否抽“天价烟”要有用有效得多。只要民众能够掌握官员财产的底细,要判断他是否腐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公众目前不得不盯住官员抽的什么烟,戴的什么表,说到底是一种反腐机制缺失下的无奈。但我们应当知道努力的方向,并朝着机制的完善处不懈怠地去努力。至于“天价烟”这样的东西,只要腐败本身得以遏制,它自然就丧失了显摆的市场。(周东飞)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