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危机加剧 全球经济衰退 > 金融巨头

从不因坏消息沮丧:一名苏皇交易员的座右铭

  东方早报记者吴挺发自伦敦

  这些曾被无数人羡艳的捧着”金饭碗“的伦敦金融城的金领们,如今也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

  从德国来伦敦金融城打拼的特顿,一度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那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辉煌年代,特顿如愿以偿加入了苏格兰皇家银行。这在伦敦金融界人士看来是个“金饭碗”。

  “那里绝对是信用交易的"发电站"和"动力机"。”特顿用明显带有德国腔的英文告诉早报记者。在伦敦金融城中心地带、靠近“银行地铁站”针线街上一家略显狭窄的咖啡店里,他正襟危坐,看上去更像是在说服一个大客户相信他的投资眼光,“想想过去,我们工作很累,但很有趣,像是一个盛大的派对。


  然而,就在金融危机爆发6个月后的今天,身处危机漩涡中的特顿开始感到“闲而痛苦”。

  “我现在每天的交易量比过去减少了80%,甚至更多……”特顿有些无奈地说。办公室内弥漫的散漫和悲观的情绪越来越浓,“同事们最近越来越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因为不仅工作量减少了,(加班)补贴也降低了。逐渐地,大家开始上班来得晚,下班回家早,工作时间越来越短。我最近也开始这样。”末了,他特别叮嘱记者不要写他的真名,也不要刊登照片——“我担心下一个被炒的就是我。”

  失业:准备卷铺盖回家

  30多岁的特顿拥有两个硕士学位,持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他形容自己的职业是“每天决定为公司做哪些投资,并进行大笔巨额的交易。”数年前,他应聘来到伦敦一家银行工作,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他进入英国第一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

  “那时,伦敦金融业有充足的工作机会任人挑选,而公司聘用员工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很随意的决定。”特顿说。不过现在,“即便是一些没必要担心失业的人也产生了恐慌。我们还会看到金融部门更多的冗余。”英国媒体的报道称,苏格兰皇家银行早前已表示会在英国裁员2700人。

  让特顿特别难受的是听到同行失业后仍在费心寻找工作的消息。他说,对于哪位前同事失业,圈内人都有数,“有些人最终选择改变职业去教书或是做其他的工作。”他有些无奈地说,“(更换职业)这种话题似乎也开始在私人场合上引起大家的关注了。”

  还有人选择离开伦敦。

  “被炒之后,我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四年前从澳大利亚搬到伦敦的大卫·费林曾在瑞士联合私立银行工作。他说,“我很遗憾不得不离开这里,但这里的生活的确太昂贵了。60平方米的房子,我每周得付530英镑的租金,在澳大利亚都能租套别墅了。”如今,28岁的费林已经搬回到澳大利亚佩思,利用他的海外工作经验给客户投资提供咨询。“伦敦是个好地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去享受所有的好东西,你会很痛苦。”费林说。

  缩水:奖金降到底薪的5

  %最让特顿印象深刻的是危机发生后市场萎缩的速度。“所有能做的分析,我们都做了,但这场经济衰退的速度和范围仍然出乎我们意料的快和大。”不过,更让他有切身体会的,应该是金融行业减薪的幅度。

  有消息传出,截至目前,伦敦有4到5家银行计划将员工的奖金定在底薪的5%这个标准上。

  “5%,是的,这个消息早已在银行内部传开。”美林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在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巴克莱银行工作的朋友也证实了这个消息,“有4到5家大银行都会这样”。他们均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至今年2月,许多银行缩减奖金的幅度达到了80%或完全砍掉。

  “奖金的削减加剧了早已蔓延开来的、普遍的消极情绪。”特顿说,在过去的10年里,银行业奖金的数目通常是底薪的数倍,从业者早已习以为常。而银行则会根据职员的底薪和奖金的历史记录为他们提供贷款。“但现在这一切彻底变了,二手保时捷、公寓等的价格也跟着收入下挫。”

  更令人心烦的是,银行职员在个人债台高筑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收入和资产在缩水。“我的工资和存款都是以英镑计算的,但这种货币大幅贬值且速度很快,直接导致购买力极度下滑。”特顿抱怨道。

  人们在去年圣诞节前还会觉得打折是购物的好时机,但现在他们已不再那么认为。“从买房到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人们开始以节俭为主,许多人干脆推迟了这些计划。”特顿说,许多女性开始购买更多的发型啫喱和染发产品,自己在家里弄头发。

  “我们的新管理层醉心于要搞出"大场面"的工程,完全忽视了真正能够把银行拉出困境的员工的心情。”

  机遇:学会危机中投资

  相对而言,工作量减少也能带来某些“好处”。

  譬如,特顿在减少为公司投资的数量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思索个人投资问题。他的观点是,危机之下最稳妥的办法是把现金存款放进“安全的”银行。这一点恰巧也是许多投资者和有钱人眼下所遵循的原则——只相信“口碑最好”的银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银行业调研人员告诉早报记者,现在英国银行业出现了一种两极化现象,即大多数银行不愿意放贷,有的银行则真是没钱可贷。但有的机构却异常活跃,手里的钱太多,原因就是“口碑好”。“但储户和投资者存钱是要求回报的,所以这些机构又必须进行投资,但金融危机下风险又太大。”这位银行界人士说。

  “我一直有个固有的观念,认为债务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积极的。”特顿说,但他个人更推崇现金投资。“我看到许多公司的基本数据,强烈预感到这场危机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衰退之下,你只能长时间持现和控制自己的花销。幸运的是,我个人生活中没有任何借贷。”

  然而,大多数英国人并没有像特顿那样给自己储备了“危机应对资金”。“英国人并不真的接受他们的债务水平太高或是已达到极限这个事实,许多英国和美国的雇员在私人生活上的花销完全超出了承受的能力。”他说。

  对于自己东家被政府国有化一事,特顿非常悲观,“银行已经非常孱弱,而政府增加对银行的持股将造成第二次打击。”他说,“政府干预应该是有限度的,因为事实是政府也不能无限制地借钱。伦敦峰会不能减轻和推迟危机,但市场的改革终归会到来。”

  在危机结束时,会出现大量的通货膨胀现象,源自政府的大量借款和“量化宽松”(即扩大货币发行量),特顿认为,届时,他会改变策略,将投资转入“抗通胀资产”中,譬如房地产投资。

  尽管每天都是层出不穷的坏消息,但特顿依然坚持读《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因为他相信坏消息中必然也蕴含着好讯息。“对于交易员而言,对专业的、宏观局势和研究保持及时的敏感度是必不可少的。个人而言,我从不因为坏消息而沮丧,反倒觉得见证一场百年未遇的危机机会难得。”他说。

  展望:未来还在伦敦

  “伦敦犯罪率高、没文化——尽管有人并不认同——拥挤、昂贵、太脏,更别提天气。我时常想离开。”特顿显然并不喜欢伦敦,不过,他并没有作出和费林一样的选择。

  “但如果想继续干这一行,我的选择不多: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法兰克福。伦敦仍然是这当中最具活力的地方,而且我恰巧又已经来了。”他说,“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过去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我当然相信它还有机会再创辉煌。不过眼下,我们看到的是规模缩小和衰退。”

  与记者分别时已近下班高峰。道别时,特顿似乎突然松弛了下来,在习惯性地抖了抖挎包之后,他大步跟上行色匆匆的人群,从送报员那儿接过一份免费派送的、充斥着大量广告和八卦新闻的《地铁报》,算是和这个集聚了全世界无数人财富与梦想的中心做一个短暂的告别。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