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论语
陈玮
PE:外资向右,本土向左
活跃的外资PE青睐TMT产业和服务业,财力稍逊的本土PE则偏好传统行业、科技型企业。外资PE喜投北京和上海企业,本土PE的投资则与其注册地关联度较高。
在中国,PE是个舶来品,因此,以美元基金为主的外资PE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本土PE则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外资PE与本土PE由于先天背景不同,不仅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资金规模,其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也呈现出有趣的差异。
外资与本土:差异化的PE
一直以来,外资PE的表现都比本土PE更活跃,其管理的资金规模大,投资规模也大。以2007年为例,外资PE管理的资本总量达145.55亿美元,占行业总规模的70%;而本土PE的资本总量为59.9亿美元,仅占30%。同期的外资PE投资案例共297个,占比为67.5%,投资金额为25.66亿美元,占比为79%;而本土PE的投资案例数只有122个,占比不到30%,投资金额为5.5亿美元,占比为16.9%。可见,外资PE无论是管理资金的规模还是投资的规模,都超过总量的2/3,是中国PE市场的主导力量。
外资PE往往由于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大,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从早期的软银投资盛大4000万美元,到近期鼎晖等投资俏江南2亿元、英联等投资安博教育1.03亿美元,外资PE的投资往往是千万美元级的重头戏,而本土PE的投资强度一般都是千万人民币级,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案例中很少能够看到本土PE的身影,双方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据清科的统计,2002年到2008年前三季度,本土PE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金额为265万美元,不仅低于573万美元的行业平均水平,更远低于776万美元的外资PE项目平均投资额。
在投资领域上,外资PE比较偏好以互联网和消费品为特征的TMT产业(电信、媒体、科技)和服务业,从携程、盛大到腾讯、分众,从电信增值、媒体网络到娱乐休闲、餐饮服务,这些行业的投资几乎都是美元基金的天下。而本土PE往往偏好传统行业、科技型企业,且投资的行业比较分散和均匀。这也有数据为证。2002年至2008年上半年,外资PE投资的项目中,近60%属于TMT等广义IT行业,14.5%属于服务业,传统行业则为7.3%。同期,本土PE投资的广义IT行业项目占38.5%,传统行业和服务业的项目比例高达近40%。在传统行业中,外资PE的投资案例只有75个,远低于本土PE的98个。
成长性虽然是外资和本土PE一致秉持的投资标准,但外资PE对初创期项目的投资力度更大,在电信、媒体、网络等行业,它们投资了大量的初创期项目。比如,2002年到2008年上半年,其39.9%的投资项目处于初创期,36.8%处于成长期;而本土PE的投资项目中,有42%属于成长期,23.4%才是初创期项目。
从地域上比较外资和本土PE则会发现,外资PE尤其喜好北京和上海,2002年到2008年上半年,外资PE 有81.9%的投资落在这两地;本土PE的投资项目则往往与其注册地关联度较高,广东和江苏、山东和浙江等PE发达地区都有本土PE的投资,其中广东地区数量最多,占30%。
PE在投资时最关注项目企业的管理团队、市场需求和创新三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则是外资PE在创新方面更注重盈利模式创新,内资更看重技术创新,尤其是传统行业中的技术升级、创新项目。所以,百度、小肥羊、九城、橡果国际等消费连锁、网络游戏、媒体行业中具有创新盈利模式的企业往往受到外资PE的青睐,而潍柴动力、同洲电子、大族激光等传统行业项目则为本土PE所关注。在投资后的增值服务方面,外资与本土PE也因背景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外资PE更侧重于对项目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行业整合和激励机制的改进,本土PE则侧重在公司治理结构、后续融资和IPO服务上发挥作用。
外资与本土PE在退出方式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从已上市的案例看,外资PE由于对境外资本市场更加熟悉,其退出以项目企业境外上市为主,特别是2006年以前,中国境内实现成功退出的PE案例几乎都是外资PE在美国等境外市场创造的,而本土PE只有在不断完善的境内资本市场上寻求机会。在退出的时间周期上,本土PE要比外资长许多。本土PE投资的项目由于只能集中在境内上市,受本土资本市场不完善和不稳定的影响,其投资退出时间一般都高于5年,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锁定期相对较长,其真正变现的时间可能更长。而外资PE的投资项目集中在境外上市,有许多项目的投资上市时间周期仅为2-3年。在投资收益上,外资PE的平均收益也远高于本土PE,它们在中国境内创造的IRR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本土PE中的大部分机构还没有走完融资、投资、管理和退出的一个标准流程。
投资之外,从PE本身的管理模式看,外资与本土PE之间的差异化其实更为明显。受国内法律环境的限制,超过80%的本土PE都采取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而外资的主流PE几乎清一色以有限合伙制进行融资、投资、管理和决策。这也使得外资PE更注重GP的专业能力,而本土公司制的PE中,投资人的影响力更大。
一个向右,一个向左:
METES的力量
外资和本土PE的不同投资特征,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和管理团队两个层面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五大因素:资金(Money)、退出(Exit)、税收(Tax)、管理经验(Experience)和专业性(Specialization),概括起来就是METES。
PE在投资规模、投资力度以及投资阶段上的差异,与其资金来源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统计,2007年,基金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PE中,本土PE只占不到20%,而外资PE的比例超过了70%。清科的数据也显示,2007年新募基金中,外资PE旗下基金平均规模为1.77亿美元,本土PE基金只有4000万美元。外资PE的投资人主要是海外的养老金、大学基金等专业投资者,它们是专门投资PE领域的FOF(基金中的基金,亦称母基金),一般情况下,这种FOF的投资量占PE资金来源的50%以上。而本土PE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政府和个人,以2007年为例,本土PE资金中来自企业的占53.5%,政府占24%,个人占10.5%。资金来源的差异,尤其是长短期资金性质的不同,深刻影响了内外资机构的投资策略。
PE有多种退出路径,但核心是资本市场IPO。资本市场不仅决定了PE的退出路径、投资收益,也影响着PE的投资倾向。美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清晰,制度完善,外资PE以美国市场为主要退出渠道是必然的选择,境外投资者的偏好也引导外资PE投资于TMT、消费、服务等行业,同时,受纳斯达克为代表的创业板市场的影响,早期项目也受到外资PE的青睐。相反,本土PE的投资退出要看境内资本市场的眼色,由于国内还没有开设创业板,本土PE的投资必然集中于传统和科技型企业,其投资阶段也因此后移,创新型企业和早期项目在现有情况下还很难被本土PE真正关注。
税收是影响PE发展的另一个杠杆。外资PE一般采用“两头在外”的离岸运作方式,其注册在境外,承担的税负小。而国内对PE和GP并没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或者存在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且难以执行到位的情况,由此造成了内外资PE在实际税负上的不平衡。这也使得内外资PE市场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资通过外资PE流入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而国内资金由于种种限制,进入PE行业缓慢,这不仅影响了本土PE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国内资金的增值速度。
外资与本土机构在管理经验和专业性上的差异,则决定了二者在行业偏好和投资后增值服务上的不同。外资PE的管理团队大多具有海外投资经历,一般都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长期从业经验。本土团队则主要是财务和投行业出身,在资本运作和财务方面比较有优势。许多外资机构具有专业化的投资能力,集中于投资几个行业,如IDG专注于互联网,鼎晖集中于消费品行业。本土机构投资的行业则比较分散,投资中所表现的综合性多于专业性。
改变:本土PE的方向
种种数据对比显示,经过10年的发展,本土PE的管理经验和专业能力固然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与外资机构相比,仍显得专业性不强、投资能力弱,优秀的本土PE仍然较少,成功案例也还不够多,本土PE面临的仍然是生存问题。
今年以来,随着政策的引导,PE本土化的趋势正逐步增强,一些以前只管理外资基金的团队也开始募集并管理人民币基金,人民币PE基金的数量上升很快,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限制国内投资项目境外上市的政策。2008年,有116只新募集的PE基金针对中国投资,其中88只为人民币基金,占新募基金总数的75.9%,不过,其募资金额仅为23.41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30%左右,显示外资仍是中国PE行业主要的资金来源。
在PE本土化进程日益加速、人民币基金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本土PE的改变显得更加迫切。当前,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PE的洗牌或已提前展开,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PE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足。苦练内功,向外资PE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是本土PE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所需要做的功课。可以预见,PE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土PE仍需努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