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黑土
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
孙书博
在吉林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水管站站长王志禄的记忆中,30年前这里曾是这样一幅美景:清澈见底的富太河在村边流过,河边是一人怀抱的联排垂柳,整片的湿地沿着河边向远处植被茂密的山林延展开去。
但如今,记者在这片土地上却再也找不到王志禄描绘的场景。河边的柳树已经全无踪影,湿地被耕地取代,山林已经开垦成成片的坡耕地。因为植被破坏导致的黑土流失,整片的山坡黄土层裸露在阳光之下,而富太河河床已经被黑色泥土淤平。
“按照目前黑土流失的速度,再过30到50年,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将全部消失。”吉林市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王利军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说。
在全球范围内,大片的肥沃黑土仅存在于乌克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而作为中国的商品粮主要输出地,东北地区更肩负着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重任。但是,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东北黑土地将在30年到50年后消失。长远来看,保护黑土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将直接关乎我国今后的粮食安全。
1消失的黑土
2001年,家住高家村中鲜屯的王明友承包了乌林朝鲜族乡的马鞍山水库,原本打算大干一场的王明友没有想到,一场大雨让他的计划落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的雨季,几十万方的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从沿库的山上冲入水库。
这让整座水库几乎失去了一半的功效。
由于毁林开荒,围绕水库周边的山坡上,原有的植被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耕地。而枯水期间,由于水量减少而暴露在阳光下的土壤,也成了农民争抢耕种的“肥美良田”。
在马鞍山水库建设之初,设计最大蓄水能力达到204万方,但因为泥沙淤积,目前只能蓄水30万到60万方。特别是最近十年,每年从山上流下的淤泥越来越多。整个水库几乎被泥沙填平。
“现在几乎是降多少方水,就能冲下多少方的泥沙。”王明友说。
“过去下一天一夜的大雨,河水能淌三五天,可是现在,同样的雨,第二天河水就流干净了。没有植被,根本存不住水。反而是把山上的泥沙全都冲了下来。”王志禄说。当地植被破坏正是导致马鞍山水库被淤平的主要原因。
前不久刚刚到吉林桦甸市农业大乡——金沙乡调研的王利军,也看到了类似的景象,一场大雨从山上带下的泥沙,就能够将当地的河道全部淤平。
“山区的水土流失速度要比平原快得多,植被破坏后,雨水将山坡上的黑土冲下来,而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河水暴涨甚至泛滥,最终导致沿河良田的黑土被冲走。可以说是双重流失。”王利军说。这使得黑土层的厚度越来越薄,直到彻底消失。
据了解,解放初期,东北地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在80到100厘米,而现已探测到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黑土层已经消失,而大部分地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经减少到20到30厘米。能够达到40厘米厚度的已经是优质土壤,不过,能够达到这一厚度的土地面积,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
要让东北地区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300到400年的时间,但是要流失1厘米却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想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土层厚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争取,将黑土资源保持在现有水平,不再继续恶化。
2过度开垦困境
黑土流失的印记不仅仅是淤平的河道和水库,还有山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侵蚀沟。
“大山有大沟(侵蚀沟),小山有小沟。”这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印象。由于蛟河市绝大部分土地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失导致的侵蚀沟已经是这里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蛟河市区出发,行车10分钟就进入农业耕作区,在开垦的坡耕地上,一道道侵蚀沟将整片的耕地撕裂开。而记者看到的最深的侵蚀沟,已经有两三米深,整个侵蚀沟已经延伸至山顶。
“在没有有效治理的情况下,侵蚀沟的面积就会加速增大。”蛟河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祥春指着眼前一座无名的小山丘上,一条1米多深的侵蚀沟向记者介绍,“用不了几年,这个侵蚀沟就会从山腰延伸到山顶。”
与这座山丘相对的另一座山上,耕地已经开垦到山顶。几道形成的侵蚀沟,将耕地杂乱无章地切割成几块。“去年,这个山坡上还没有这么多耕地,这是今年又多开的几小块新地。”一年365天中,李祥春每年有200天都要往返于辖区各地的田埂之间。对于这里的一山一树,李祥春都非常的熟悉。
黑土流失的过程其实并不难理解,原有的植被受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在受到破坏的土地上进行农作物耕种加剧水土的流失速度,从而形成侵蚀沟;而侵蚀沟的出现和逐渐增大将导致这块土地不能继续耕种。
在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多位政府官员看来,耕地的过度开发和缺乏有效保护,是导致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蛟河区域结构最简单的概括。按照1981年国家扩大自留地和饲料地征收农业税前的统计结果,当时蛟河辖区拥有耕地面积六七万公顷,而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耕地面积已经增加到11.7万多公顷。耕地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已经占到蛟河市辖区总面积的1/6左右。
“而这些仅仅是上报的统计数据,还有多少耕地是私下开垦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准确地统计。”蛟河市水利局水保办高雄哲说。
“现在登记一亩地,老百姓还要自己开一亩,有时甚至是开两亩。”李祥春说,“目前的治理速度,远没有每年破坏的速度快。”换而言之,黑土地的流失情况还在恶化。
在李祥春看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退耕还林。但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已经暂停了多年,如何来调动更多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按照目前的农作物基本价格,农民耕种一亩地的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而这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以蛟河市为例,每户农民平均耕地面积在5亩以上,即使加上私下开垦的耕地后按照10亩计算,每户的年收入为5000元,这笔钱仅够维持农村地区一户家庭的基本开销。
3艰难的治理
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黑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提出了涉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工程。第一期利用国债资金进行水土保护工作的投入,并且从去年开始由国家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将这笔资金转化为农业发展资金。
为了集中力量以提高治理的效果,治理范围被缩小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目前的方案是按照每平方公里30万元来设定,但是这一笔费用还远远不够。”王利军说。
事实上,即使每平方公里30万元的水土保护经费,仍然难以落实到位。
据了解,按照制定的水土保护规划,蛟河市今后三年的水土保护中央下拨资金为2800万元,平均每年投入900余万。但是在已经过去的5个月中,实际下拨的水土保护资金仅为30万。
不过,水土保护工作面临的现有政策的矛盾和制衡问题,也使得这笔资金即使能够足额投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而这更涉及到现有的土地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
“要治理土地,首先要在土地政策上下文章。”王利军说,“在合适的地区修梯田、修地埂也是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这项工作目前推广起来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修梯田、修地埂,都需要占地,因为国家提供的水土治理经费中,并没有包括占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因此,梯田和地埂的修建直接影响到一部分农户的切身利益。而国家对于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又是在水土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跨越的基本底线。
“如果有一户农民不同意,一片区域的水土保护工程就无法开展起来。一直以来,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就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现在来看,能尽快起效的方式就是实现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王利军说。
但因为农村土地按照不同的土地等级平均分配,所以,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不同农户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来耕种。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经常发现,水田之间被一片玉米地分隔开,不同作物之间相互交错,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而治理水土流失最根本的途径之一——退耕还林的工作也困难重重。
目前农民进行造林已无障碍,但问题在于其种植的树木成材后很难获得相关部门的采伐指标。无法采伐就意味着长期的投入成本无法收回。还要交育林资金等一大笔费用。从收入上影响了农民退耕还林的意愿。
不仅如此,一旦成材的树木被盗伐,甚至还要对栽种人进行罚款,因此,一些政策的设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栽树的积极性。
4粮食安全隐忧
黑土流失问题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除了对天然资源的保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上午作完《政府工作报告》,下午到黑龙江代表团,进门后第一句话就是“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土区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退化已经开始威胁粮食生产,仅以东北为例,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被剥蚀殆尽。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美国和乌克兰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3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国家于2003年至2005年,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给黑龙江省投入6229.89万元,吉林省1605万,通过其他渠道还有一些投资,给辽宁、内蒙古都有一些投资。近几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但这一切并没有完全阻止水土流失的继续。
而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农药污染这一隐性危机。
“我们提出的保护土地,保证粮食产量,不仅仅是保证不让土地流失,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保护土地不被污染。而且,这已经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王利军说。
“因为长期使用化肥,目前农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等于零。”长期在基层调研的吉林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赵主任告诉记者。
事实上,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块和土壤结构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吉林市周边农村耕地,每公顷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5000到6000斤,而化肥的应用,使得目前每公顷的产量提高到25000斤。但如果停用化肥,每公顷土地的玉米产量就可能只有1000至2000斤,甚至是颗粒无收。
“土地使用化肥就像给人吸食毒品。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给土地‘戒毒’。”赵主任说。
Related相关
黑土为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
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而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其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