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益海嘉里“去外资化”

2009年06月30日08: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颢 上海报道

  “我们不是外资,而是一家侨资公司。”最近每当益海嘉里的高层乃至员工面对外界时,开门见山的总是这样一句话。

  2007年以来,伴随粮价一路飙升,粮食安全问题开始引发众人的担心,而矛头则直指四大国际粮商“ABCD”,即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

益海嘉里则因为ADM的持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且由于旗下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占据了国内同行业市场第一的份额,更被冠以“外资粮油寡头”的称号。

  两年后,这样的指责丝毫没有减弱,甚至愈演愈烈。

  于是,一向低调的益海嘉里觉得应该出来为自己目前的形象做一番努力。而这家自称为“侨资”的公司,甚至在操作一项更为本地化的工作——在中国A股或港交所实现所有国内业务的整体上市,从而变身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内资企业。

  6月23日,益海嘉里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公开表示,公司正为香港上市作准备,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落实。

  “外资粮商”的尴尬

  进入6月油菜籽收获季节,由于今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规定企业可以参与托市收购,引来国内油菜籽加工企业一阵欢呼。

  但同样拥有油菜籽加工业务的益海嘉里却显得有些落寞。6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发布了油菜籽托市收购企业名单,在这份多达100多家企业的名单中,没有一家益海嘉里的公司。

  “我们很想参与收购,也和当地粮食局的人都表达过愿望,但被告知这次托市收购外资不能参与。”益海嘉里一位内部人士很无奈地告诉记者。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的证实。他告诉记者,此次托市收购的名单由三方面汇总而来,一是中储粮确定的委托加工企业,二是各地粮食局确定的当地龙头企业,三是中粮系统确定的企业,不过的确没有一家外资。

  “虽然没有一个明确规定,但内部有说法称不准外资企业参与。”郭清保说。

  这让益海嘉里感到有些不平。根据规定,在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每市斤2.00元以上前,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这样一来,他们的每吨成本就比我们少了200块,我们根本就竞争不过了。”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当然,让益海嘉里感到更大“委屈”的还来自于其在中国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大豆加工和小包装食用油。

  5月中旬,在食用油价格持续低迷之后,金龙鱼率先对旗下部分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上调。

  “原因是最近几个星期,国际国内食用油原料市场行情不断上涨,形成原料价格高过出厂价的倒挂现象。”益海嘉里称。但这样的说法并不让外界信服。有业内人士认为,金龙鱼是通过提价刺激销售。

  类似的经历在去年8月也曾发生。不过那次是金龙鱼宣布因成本下降而下调部分产品价格。但降价也同样引发了一场争论。一种看法是,益海嘉里意在压价以低价收购大豆。

  “无论是提价还是降价,怎么都有人指指点点呢?”这是益海嘉里很苦恼的事情。

  树大招风。不可否认,益海嘉里如今的行业地位正是备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益海嘉里一度曾被看作是国内小包装食用油最早的倡导者,不过,最近几年,它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却更为人看重。一种流传于市场上的说法是,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占据国内市场40%—50%的份额,并带来它在定价方面极大的权力。

  益海嘉里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夸大。他们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排名第一的“金龙鱼”实际占有率为30.83%。而益海嘉里的另一品牌“胡姬花”排名第五,占有率为4.84%。

  与此印证的是《中华油脂网》在2007年做过的类似调查。据他们的统计,在当时油料市场里,益海嘉里的市场份额为37%左右,位列第一。郭清保告诉记者,这个份额在2008年应该有所下降,原因是中粮产能的扩张,以及中储粮开始涉猎这一领域。

  但金龙鱼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的说法继续被提及,而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跨国粮商在压榨过程中使用的进口大豆对国内的冲击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8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限制外资大豆加工企业的发展,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业。

  事实上,正因为遭受到这样的阻力,最近几年里,益海嘉里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大豆加工以外的项目之上,如面粉与大米加工业务。

  “侨资”企业起底

  鉴于此,益海嘉里觉得有必要出来为自己的身份问题说说话了。在他们看来,“侨资”与“外资”有着重要的区别。

  益海嘉里的“侨资”身份源于其最早的创始人、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郭鹤年祖籍福建福州,他本人则于1924年出生于柔佛新山,并在那里接受教育。1947年,郭鹤年到了新加坡,此后与家族联手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25岁被推为董事长。

  此后,郭鹤年先后拥有了“亚洲糖王”和“酒店大王”的美誉,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如今的益海嘉里则直接来自于郭氏兄弟旗下嘉里粮油与益海集团在2006年底的一场合并。嘉里粮油的掌门人郭孔丞系郭鹤年之子,而益海集团控股股东新加坡丰益国际掌门人郭孔丰则是郭鹤年的侄子。这也被看作是郭氏家族内部的交易。

  这次合并主要影响着中国市场。嘉里粮油是郭氏旗下嘉里集团为开展中国粮油业务而设立的投资管理公司,在中国主要业务涉及了小包装食用油、特种油脂、油脂化工及餐饮油等领域。其标志产品“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当时已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的知名品牌。

  而益海集团是由丰益国际和ADM共同投资的中国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之一,在中国拥有十多家大型大豆加工厂和20多个贸易公司。

  两家企业合并后便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油脂业寡头。当时有数据统计,新集团旗下大豆压榨企业将达到12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3.4万吨,年可加工大豆1000万吨,同时拥有8家花生、棉籽和菜籽压榨厂;年精炼各种油脂能力将超过400万吨。

  其次,益海集团的工厂多位于国内二三线城市,而嘉里粮油的八大生产基地主要位于航运方便、消费水平高的国内一二线城市,生产与市场都颇为互补。

  从那时起,益海嘉里的新名字开始让业内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威慑。更重要的是,新公司控股股东丰益国际中,其中一个股东便是四大跨国粮商之一的ADM。

  记者查阅丰益国际资料显示,ADM在丰益中的持股比例仅为6.7%。而有业内人士也表示,ADM在丰益国际里更像一个投资者角色。

  相比起来,郭鹤年当年在新中国早期为糖业贸易所做的贡献,以及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一颗爱国心投资中国市场更让益海嘉里人感到骄傲。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中国经贸部五矿进出口公司合作,在北京兴建了香格里拉大酒店。此后,郭氏在全国各地兴建了约50家酒店,其中北京就有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国大饭店、嘉里中心等。

  A股整体上市

  但这些还不够。

  除了食用油价格起伏带来的一波接一波的争议外,让穆彦魁更为恼火的还有去年8月出现的“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传言。甚至有消息称该举动表明外资已直接威胁到国产大豆安全。

  “30亿美元啊!人民币就有200多亿,即使以大豆每吨3600元算,就能采购600多万吨,基本能把黑龙江大豆采购得差不多了。但问题是,我们首先哪有这么多钱?其次,收购这么多干什么?”穆彦魁认为这样的传言不堪一击,但屡屡发生,就是冲着益海嘉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而来。

  于是,穆彦魁等人考虑向益海嘉里更高层建议,运作益海嘉里在国内A股上市一事。在穆彦魁看来,益海嘉里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在于上市之后,益海嘉里便能顺理成章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摆脱掉“外资”的称号和限制。

  有关益海嘉里上市的消息在5月开始见诸报端,而益海嘉里也罕见地高调给予认同。据益海嘉里内部对于上市地点的设计,首当其冲地便是争取在上海A股直接上市;如遇阻,不排除先在香港上市,时机成熟再转入A股市场。

  “我们已经开始先期准备工作。”穆彦魁同时也承认,一家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种程序与审批工作均极为复杂。

  首当其冲的便是在国内注册一家公司,其次便是选择将益海嘉里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业务与公司打包进入这家公司。针对此前市场上传言益海嘉里将把食用油业务单独打包上市一说,穆彦魁给予了否认。他表示,益海嘉里如果要在华上市,便是整体上市,因为在粮油行业,各种业务之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单独列出哪一块来。

  资料显示,益海嘉里已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秦皇岛、连云港、营口、广州、上海、泉州、防城港、张家港等主要港口及武汉、岳阳、西安、成都、佳木斯、新疆昌吉等主要城市投资设立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家贸易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

  不过,益海嘉里透露目前还未到注册公司这一步。

  但目前情况看来,益海嘉里已经等不到国内IPO开闸,抑或选择先行在港上市。

  其实,在穆彦魁看来,益海嘉里早就已经是一家纯正的中国企业。在益海嘉里所有在华的公司中,老总一级均为华人担当,而高层中,外籍人士屈指可数。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