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信贷投放“井喷”市场操作“微调”

2009年07月10日10: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倩

  7月8日,央行打破惯例,在月度金融数据出台之前,以快讯的形式提前披露了6月份存贷款数据。数据显示,当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1.3万亿元高限,达到1.53万亿元,至此,上半年新增贷款共计7.36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长不仅超过了5万亿元预定目标,而且高限8万亿元无疑将会轻而易举越过。

随后,7月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总量1000亿元央票,其中1年期央票的重启发行更引发了市场对资金回笼的关注。

  货币政策卓有成效促信贷合理增长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触底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井喷式增长、工业增加值小幅波动中的企稳、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数月超临界值回升、消费稳定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回升等几方面的指标,让经济触底反弹的观点进一步得到印证,我国前期采取的包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中国经济形势比预料得要好,或将率先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国家统计局专家日前更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增速可能接近8%。

  有商业银行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信贷激增首先是当前市场对资金需求极大。“现在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对于资金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是,在全球扩张性政策刺激下,充裕的流动性正快速推高资产价格,肯定会加大人们对信贷风险、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以及经济均衡的担心。

  虽然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对保增长功不可没,但由此集聚的信贷风险也不得不加以重视。分析6月份信贷飙升原因,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指出,首先是银行年中考核等季节因素推动,数据中有季末“冲规模”因素,7月份将明显回落。其次,在一季度信贷“井喷”中,大银行是主力,而二季度的主力是中小银行,这些银行趁大银行开始把握节奏、主动控制投放之机,奋力展开扩张。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一方面,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监管。另一方面,当前放贷主要集中投向了政府主导的项目,包括大批地方项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加大,项目风险性就会增加。大规模集中投资背后的产能过剩、资源错配和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应引起注意。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也指出,货币信贷投放过猛,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操作上出现“过度”宽松倾向。

  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促信贷结构优化

  实际上,此前管理层已不止一次就集中放贷风险提出警示。央行在《200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也指出,银行要避免盲目惜贷,也要避免盲目放贷。要关注集中放贷行为的潜在风险,应该运用信贷资产重组、转让和其他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适度分散信贷风险。银监会早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防止银行月末、季末“冲规模”,同时要求确保信贷均衡投放。

  日前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表示:“在当前信贷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日益凸显,银行新增贷款可能出现行业集中、客户集中和期限中长期化的趋势。银行贷款的行业、地区、客户集中度越大,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另外,货币的扩张在一部分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外溢至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上涨。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则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大约会在1到2个季度之后传递到通货膨胀当中。

  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真正通胀预期的形成,应该是在经济有效需求已经被激活的阶段。对于基于通胀恐慌而投资股市、楼市的投资者,专家建言,完全不必对当前还未形成的通胀压力太过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日前撰文称,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张性政策目前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建议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宽松的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公开市场"微调"促经济稳步复苏

  但无论如何,如果信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增加风险的同时,也会给远期通胀埋下伏笔。显然,复杂局面考验着政府的调控智慧。

  事实上,央行近日已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给出暗示,"微调"动作频频。在恢复1年期央票发行之前,央行还进行了总计达17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回笼规模创下今年来的新高。同时,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5个基点,在价格上修正过低的市场收益率水平。而上述回购利率素有"利率风向标"之称,是市场判断流动性的参考指标。李刚表示,公开市场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平台,央行完全可以随时调整央票发行规模、发行频率。1年期央票的重启旨在对货币供给状况"纠偏",锁定资金长达一年,因此肯定会对流动性局面有所改变。此外,考虑到三季度市场到期资金量高达2万亿元,如果不提前采取措施,四季度的回笼压力将会很大。

  中信证券分析师胡航宇认为,央行加大货币回笼力度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方向有所改变,更多的是对过度宽裕流动性的微调,货币政策方向的改变只有在经济及通胀形势均比较明朗化后才会发生,而这至少是四季度以后的事了。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不会改变是专家普遍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目前经济回暖且通胀预期渐浓之时,央行货币政策给予提示和灵活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货币过多地进入到资产领域而不是进入到生产领域,就会吞噬政策效力的发挥,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复苏。经济能够回暖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带病回暖"我们就不能不格外谨慎。

  完善宏观调控促经济结构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也认为,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稳回升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仍继续适度宽松。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应把握好货币和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既要为刺激经济的政策提供流动性保障,也要注意和防范由流动性投放过多导致的金融风险。从防范长期通胀风险,控制通胀预期考虑,年内不应再降息。为实现"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应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

  毕竟当前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并未减弱,巩固夯实经济好转基础,争取稳步复苏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6月份发电量增速和5月工业增速仍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利润仍处于较低水平,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而外需依然疲弱,总需求不足。最近几个月内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同比双双下降的局面并未缓解,通缩压力并未完全解除。而消费需求、民间投资没有显著提高。

  有关专家表示,未来金融主管部门或将更多地强调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风险管理,"非常规"扩张要求"非常规"管控。在保增长已经初步取得成效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更多地侧重于结构性调整,货币政策应把握好货币和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积极引导信贷投放的结构性调整。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