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向何处去?

2009年07月30日08:0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武良成 郑宇劼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集装箱港口业务增长率大幅回落,从2007年13.4%的高点陡降至4.7%,陷入低谷,主要集装箱港口增长率均跌至个位数,部分欧美港口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受制于外贸与内需放缓以及加工贸易产业的疲弱,出口显著放缓,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面临更为严峻的下行压力。

  与此相对应的是,港口投资仍未有实质性放缓,集装箱码头的产能投放甚至迎来高峰:按计划,2009年全国港口新增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2175万标箱,同比增长23%。背景是,国家为刺激经济推出了总投资4万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内需,目前的指导精神依然是“港口建设要适度超前”。结果是,项目的实际投资建设进度不会放缓,港口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投资效用就值得检讨。

  再来看看历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驱动下,集装箱作为一种标准化运输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1998~2008年期间增长了近200%,而中国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1973年起步到1亿标箱仅用了34年时间,2008年已达1.28亿标箱。

  在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据九席,其中上海、香港和深圳分居第二、第三和第四名,占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近60%。改革开放30年来,港口集装箱运输以世界少有的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6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开放水平最高、融入国际市场最好的领域之一。

  问题与成绩并生。我国集装箱港口初步形成了港口群体布局,但差异化、分工有序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约束,忽视国家港口发展规划,盲目扩大港口投资规模。“十五”期间,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共完成投资132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18倍和建国以来至2000年港口总投资额的1.5倍。其二,一些港口尤其是国有化成分高的港口,通过吞吐量、价格、投资以及优惠政策展开“恶性竞争”,直接降低了集装箱码头行业的合理利润率水平。其三,重规模、重建设而轻管理、轻效益。对于一个港口产业发展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难以为继的。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国,接下来的问题是,未来中国的集装箱港口该如何发展呢?

  2009~2020年是“十七大”提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集装箱港口从1亿标箱向2亿标箱跨越的非常时期。与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相对应的是,集装箱港口发展要“又强又大”,即向建设集装箱“强港”之国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对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对应于港口尤其是国际集装箱港口发展而言,资源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岸线尤其是深水岸线资源;二是土地尤其是沿海土地资源;三是环境尤其是港口城市环境资源。中国深水岸线只有400多公里,深水港址仅60多处,且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岸线资源相当少。目前,我们正处于向海洋要土地、要资源的阶段,海洋将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再开发和利用,海洋岸线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国际经验表明,集装箱港口投资大,沉没成本高;资源占用专属性强、产业链长。一方面,港口发展强化了港口城市资源转化、物资集散、资金配置、信息交换和人才集聚功能,促进了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集聚了一个城市的岸线、土地等垄断资源,集装箱港口行业具有城市公用事业的一般特性,即它的产品与服务带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港口特别是国际化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窗口,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视野,准确把握集装箱港口的全球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需要,全面剖析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我国集装箱港口新的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吞吐量和发展速度,是衡量港口规模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片面追求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规模,难于全面体现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和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效率目标和效益目标应该成为集装箱港口关注的重点,港口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更为重要。

  此外,集装箱港口的区域属性特征明显,要实现“又强又大”,一是从追求规模效应向追求社会综合效应转变;二是从提高规模竞争力向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转变;三是从粗放型发展路径向集约型发展路径转变。

  具体建议:

  1.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演进及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同时重新考量港口设计能力标准、功能界定、现有资源及已有投入的有效利用,对港口产业的相关需求进行合理预测,为未来集装箱港口供需均衡发展提供基础准备。

  2.重新审视港口分工体系,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港口发展规划。在提高枢纽港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结合全国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配套,促进枢纽港和支线喂给港体系的形成。此外,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议流程,坚决制止港口建设的超规行为。

  3.要充分发挥港口行业管理协会的作用,尤其是在行业规范及标准制定、信息资讯共享、价格调整限制等方面,加快体制建设和法律体系完善。

  4.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快港口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着力解决集疏运系统不畅问题,提高码头以外的效率,同时依托国际金融贸易和信息服务,健全港航服务业市场机制,形成与港口发展相适应的高端服务业产业规模,构建协调均衡高效的港口发展支持体系。本栏目为本报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推出
(责任编辑:田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