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宏观数据新鲜出炉 经济下半年开局良好
中国经济继续回暖
昨日,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分别公布了7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和金融运行数据。专家认为,7月份CPI和PPI虽然仍保持双双为负,但经济运行更趋活跃,经济正在逐步回暖,CPI触底或出现在3季度末。
周二的数据究竟透露出怎样的信息?记者邀请有关专家对周二发布的重要数据进行了逐项解读。
1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0.8%
国家统计局: 工业生产比上月略有加快。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为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至7月份,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的是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完成的增加值,国家统计局通常在月度和季度只公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机构预测,但还有两位数的增长,总体不错。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很显然受投资拉动,投资带动的经济活动趋于活跃。随着经济活跃程度增加,中国经济正在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增加值公布的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但规模以下的企业运行怎样,我们还看不到相关数据。此前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规模以下企业今年上半年的用电量是下跌的,这说明规模以下企业未必有理想的增长。
从行业上看,与投资、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最先受益,如建材行业增长较快。同时,钢铁行业值得关注,随着钢价连续三个月上涨,尽管钢铁行业刚刚走出亏损,但比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回暖,这得益于投资带动和房地产带动。工业增速与GDP增速的关联度最大。工业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为此,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速会加快,四季度会上两位数,全年GDP增速会显著超过保八的目标。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预计GDP与工业增加值将延续回升趋势。
2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增32.9%
国家统计局: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392亿元,增长32.9%,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1192亿元,增长40.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720亿元,增长11.6%。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中国钢铁和建筑材料等过热领域投资的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同时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认为,固定投资比预期低不少不过下半年应会持续加快,因房地产增速仍然较快。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7月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为15%,这不是个好现象。随着楼市销售的上升,房地产投资也在增速。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依赖于私人投资进入实体经济,使得未来政府投资有退出空间。但是如果房地产商接下政府投资的“接力棒”,尽管经济短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可能出现二次回落。
中国房地产行业错过了一个调整契机。2008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明显的调整期,一些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对于过于分散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是一次行业整合的好机会。但是这一调整契机被次贷危机打破。现在房地产业有很多途径拿钱,即使正规渠道拿不到,也可以通过关联企业借贷等方式获得。现在整个经济的流动性很宽松,资金价格不高,开发商可以慢慢开发,等房价随着土地价格升高。如果银根状态没有趋势性变化,中国房地产价格很难实现软着陆。
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将会进一步固化、加剧经济原有失衡结构。货币刺激会有短期效果,但是长期看会被后遗症吞噬。除非这么多货币流向了更多的企业,改善了经济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活动,创造了新的财富来填充货币的注入,这样未来才不会有通胀。
3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5.2%
国家统计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月回落8.1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
作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这也是随着出口下滑对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之后,拉动内需一直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目标。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其他数据显示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是向好的但投资高增长不能持续投资的边际效用亦在递减如果终端的消费一直不能起来那我们对明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预期就不应过于乐观。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7月份消费数据还不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看居民消费有没有真正地启动起来。有关数据显示,在上半年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量中,企业、政府的占比达到60%~70%,而私人消费仅仅是34%。
由此可见,导致现在消费数据较为平稳的因素更多是短期政策刺激未来需求释放的结果,如汽车消费和楼市。中国连续5个月度实现汽车百万销量,这一现象不太可能持续。我们看到汽车销量井喷中多数是低端汽车,汽车对中国多数家庭是个较大财富,这也意味着这些购买中低端汽车的家庭未来不会有新的购车行为。
从对GDP的贡献看,消费上半年为50%,投资87%,进出口-46%。消费增长的持续性仍不确定。目前消费很大程度依赖于政策刺激,如果建立在收入的乐观预期上,消费的持续性会比较长久。
4
CPI:同比降1.8%
国家统计局: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扩大,环比持平。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上年同月为上涨6.3%),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7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有两种上涨六种下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居住价格同比下降5.8%。
央行最关注的数据恐怕就是CPI了,CPI的“脸色”说明了通胀的程度,货币政策也将随之调整。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CPI数据比预期低原本预计6月是底部。年内CPI转为正值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去年的基数太高。明年4至8月可能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也不应视为通胀。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CPI连续为负八成受到今年上半年翘尾因素影响。新价格因素影响较小。目前物价没有显著下跌。从结构看,前期猪肉起了很大作用,拉低了整体价格。同时,制成品价格的走低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品的价格还是在涨。猪肉的价格已经连续5周走平,CPI将随着翘尾因素消失而出现转折,预计11月份能消失,CPI就能变成正数。
货币政策是否将随之出现变化?我们认为,物价上升可能会出现在明年中期,货币政策将会在明年中期出现变化。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7月物价下滑的幅度超过预期,而且物价的走势跟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出现很大背离,说明制成品的终端消费疲软,显示企业的盈利前景仍不太明朗。这也印证了管理层一直在强调的中国经济形势反转的基础还不牢固。
5
PPI:同比降8.2%
国家统计局: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扩大,环比上涨。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上年同月为上涨10.0%),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1%。7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7%(上年同月为上涨15.4%),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中国的PPI又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是CPI的领先指标。企业“活得”好不好,还看PPI。
中原证券宏观分析师何卫江:CPI和PPI双降是在预料之中,但是原本预计降幅应该收窄,而结果却是降幅扩大,尤其是PPI 7月份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1~7月份,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两者均出乎意料。
PPI与库存有一定关系,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之前都有过一定好转,但是目前的数据显示,从原材料到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一系列链条可能仍然没有通畅,尤其是下游需求尚未复苏。不过,具体的分析仍必须参考更具体的数据出台。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PPI走势与CPI基本类似。PPI下半年可能走好。中国PPI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大,原油价格在每桶站稳75美元之后,下半年冲上90美元的可能性很大。其主因是下半年由于美国要加大发行国债力度,美元弱势新波段可能出现。
PPI上升也意味着企业成本会增加。在企业面临需求压力时,如果出现成本压力,企业的生存压力会加大。
6
货币供应:同比增28.42%
人民银行: 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其中7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2%。
尽管世界经济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中国股市仍然“一枝独秀”。尽管信贷资金是否流入股市,但不可否认股市的兴旺与今年上半年创出天量的货币供应不无关系。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7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与预想的差不多,只是新增信贷额稍少一些。而M1增速较上月上升,说明存款活期化形势仍在继续,一是因为实体经济的好转,二是股市上涨吸引居民储蓄外流。
第三季M1增速继续小幅上升,可能在10月到达峰值,而8月和9月的新增贷款额会在3000亿元~5000亿元区间内,到四季度可能收缩至2000亿元左右。新增信贷较上半年大幅下降的原因,一是前期票据融资的大量到期;二是银监会加强新增信贷的监管,强调信贷风险;三是按惯例上半年银行放贷量会占全年的大头。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7月份信贷看上去环比下降很多,但是很正常,这与4月份的信贷投放数据接近。今年5、6月份信贷增长较高,与投资项目比较集中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仅看数据不知道7月份实际信贷投放量有多大。今年上半年有1.7万亿的票据投资,如果票据转化为贷款,7月份数据不会体现出来。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即使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了货币政策一直在微调,但是,微调很难改变货币增长的态势。目前管理层想“收”,但是很难收住。从历史经验看,1993年7月份进行宏观调控,经过三年半直至1997年货币增速才回到20%以下的正常水平。货币政策要调整,时间会很长,惯性很强。
为此,股市前期上涨的因素并没有改变。目前股市的调整是一次正常的技术性调整。“任何调整都需要‘作料’,这次就是货币政策微调。”此次调整技术上看是前期获利盘太多。
资金状况还可能膨胀,货币政策的惯性很强。股市短期调整后,仍可能向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