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研究中心2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申报创业板发行上市的企业中,本土私募基金的参与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很多知名外资创投却未见身影。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由于退出渠道的通畅以及已投资金的高效回笼,本土私募基金培育新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境内资本“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良性循环模式的逐渐成熟,这必将带动我国本土私募基金行业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根据证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8月中旬,共有115家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过初审,并获得证监会发出的受理通知书。
清科研究中心在对其中94家企业分析后发现,有38家曾披露有私募投资,共计发生46起投资案例,分布于过去10年当中。据介绍,最早的一起投资案例是1999年金蝶集团获得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投资,最近一起投资是2009年国内首家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青岛赛轮股份获得常州力合、新麟创投等的投资。
研究表明,在46起投资案例中,本土私募拥有绝对优势,涉及投资32起,其中不乏本土创投明星,包括深圳创新投、达晨创投、招商科技、深港产学研、南海成长等。外资私募的身影也可以见到,涉及投资10起,包括兰馨亚洲、殷库资本等;此外,合资私募的投资有3起,中外联合投资有1起。
值得注意的是,红杉资本、经纬创投、智基创投等知名外资创投均未出现在此次创业板企业的名单中,出现明显的“内盛外衰”现象。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日后国内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外资有限合伙人国民待遇问题的逐步解决,海外上市企业的逐步回归,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外资私募必将与本土机构共同收获中国创业板。
清科研究中心是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绝大部分活跃于中国地区的创投与私募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员及其投资组合公司的信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