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行战略大转型

2009年10月22日07:2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徐以升
  向内是否过猛?

  “有一些我们的客户,就被中行挖过去了,也有我们这里审批还没下来或者下不来的项目,也被中行拿走了。”一位国有银行总行公司信贷部的人士,和笔者提起了他得知的中行今年的国内信贷市场大拓展,令人咋舌。


  一个广为业界熟悉的案例,是中行参与的香港珠海澳门大桥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7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157.3亿元,中行作为牵头行,负责约220亿元项目贷款的融资安排和银团筹组。但由于该项目期限长、单一利率,工行建行对这个项目都选择了主动退出。

  一笔笔信贷投放,造就了中行今年的信贷行业内最高增幅。中国银行多年来几乎从没做过信贷规模增长第一名的角色。

  过去一年,中行实际上执行了一个“向内”的转型调整战略。

  中行向内转型的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即已集中表现出来。这一年,中行净利润为643.6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规模几乎只有老大哥工行的一半,工行去年净利润1112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35.2%。中行利润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海外业务的利润萎缩。

  在2008年年报中,行长李礼辉即指出:“2009年仍然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不确定、不均衡、高风险、低回报"将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所谓的“不确定、高风险、低回报”主要即指海外投资业务,而“不均衡”即是指本土业务与海外业务的对比。

  “经过战略分析,我们认为中行在主要业务方面,包括人民币贷款业务和其他业务,市场占比是偏低的。根据我们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可以逐步提高这个市场占比。”今年8月中报发布会上,李礼辉回忆时指出。

  在这个背景下,中行向内的转型计划正式提出,2009年3月,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中行制定的新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中行要立足本土,将加快国内业务发展,做大做强。董事长肖钢在此间强调,未来几年,中行要扩大资产和负债规模,但同时,本外币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等都要调整。

  这个战略转型非危机下的一时之策。中行副行长陈四清强调,在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十年的大背景下,至少在2009~2012年,中行将继续做大规模,做大人民币业务。

  正是在这样一份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才有了中行今年的信贷大发展。今年上半年,中行人民币贷款增加8963亿元,增长38.32%,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提高了0.88个百分点。在证券投资方面,中行压缩外币证券投资,降幅超过13%,但同时放大本币债券投资,增幅31.72%。

  截至今年6月末,中行人民币资产占比为73.28%,较上年末提高8.02个百分点;人民币证券在证券投资中的占比为71.82%,较上年末提高9.2个百分点。中行内外“不均衡”的情势得到改善。

  中行向内的战略转型,可以说是被动之下的主动。但这种大幅度结构调整,在半年时间内即取得这么大的效果,还是有过猛之虞。

  节前,中国银行“被发行”央行票据450亿元,这是央行对今年来信贷高增长银行的惩罚性行为。这是监管部门对中行在人民币信贷上过猛发展的限制性举措。

  市场担忧的是,与这种信贷大扩张相比,中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能否匹配。在新增贷款中,中行大部分贷款投向了政府相关项目,包括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融资平台等。而恰恰是这类贷款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曾援引央行的调研数据表示,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800多家政府融资平台,2008年初,全国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总计约为1.7万亿元,而到了今年5月末,此类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已上升到了5.26万亿元,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加了3.56万亿元,其中85%来源于银行贷款。

  1993年、1994年大规模政府投资最后给银行体系带来的坏账隐忧,目前正悬在中国银行业上空,而近一年大幅向内转型、信贷扩张最为迅猛的中国银行,在这个潜在风险面前则首当其冲。

  在危机面前,中行向内战略转型是积极的,但显然现还不是评价这个激烈转型成败的时候,市场则担忧“过犹不及”的情形发生。

  外部如何收缩?

  在中行今年初开启的战略大转型中,国内业务领域的迅猛扩张只是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行境外业务的收缩。

  未来三五年,正值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浪潮中,而金融危机下发达国家银行业也处于战略收缩期,这或许正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最佳机会。

  一贯以全球业务见长的中国银行,会不会因为这一轮三五年的战略大转型,失去其境外业务在国内银行业中的老大地位?

  中行今年初启动向内战略大转型,是因为董事会认为,中行内外资产结构不合理。中行一直是我国境外业务最大的银行。去年年底,中行生息资产结构中境内人民币业务约占65%,境外业务约占35%,其中境内外币业务占17%,境外业务占比18%。

  今年5月,中行原副行长朱民在一次演讲中,对中行“外部收缩、内部扩张”的战略给出了解释——“危机洗礼让我们意识到,不应过度鼓励银行境外投资。国际黄金投资期已经一去不复返,50%的高回报收益不可重复;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资金应在国内流通,服务于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现中国资金内外畅通流动,而不是盲目"出海"。”

  经过今年以来国内信贷业务的大扩张,到今年年中,中行人民币资产占比已经提高了8个百分点,到73%。但中行确定的战略大转型至少是三五年时间,市场预期,中行人民币业务占比将继续提升至约75%,外币业务占比继续降低至约20%。问题在于,如何收缩以及收缩将给中行带来什么?

  中国银行业境外业务扩张一般有三种方向,一是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比如投资美国等国债券市场、房地产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等;二是对境外金融机构的股权并购,比如民生银行并购美联银行股权,工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权等;三是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主要开展针对企业客户的对公业务以及部分个人业务。

  可以说,中行此次执行的境外收缩,主要收缩的是境内外币业务。观察中行2009年的其他境外动作,可以基本概括为,前述的第一种方向收缩,第二种方向持平,第三种方向扩张。

  在第一种方向上,截至今年6月底,中行外币证券投资余额折合780亿美元,较上年末减少120亿美元,降幅13%。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的一年,中行一直在持续减持境外投资规模。

  在第二种方向上,2009年中行先是取消了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20%股权的要约。

  在第三种方向上,继2008年新设了8家境外分支机构以后,2009年中行印尼双芒果支行、马来西亚麻坡分行和巴西子行等相继开业。

  在第一种方向上,不仅是中行,包括工行、建行等很多银行都在收缩其境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只是中行的投资规模更大一些,这类投资的收缩和扩张相对容易。但在第二种和第三种的方向上,对比工行等同业,显然中行的收缩,给了其他银行超越中行的机会。

  实际上,自2005年左右这一轮国有银行改革上市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化、企业“走出去”、对外FDI大幅增长,国内银行业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很多都将国际化的境外业务扩张作为银行战略方向之一。

  比如工行,显然工行在第二种方向上要比中行激进得多。工行的目标是做全球性的大银行,境外收购不是财务性收购,而是寻求控股权的战略性收购。更多注重战略性并购的工行,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上比中行走得更快。

  此外,建行、交行近两年的境外扩张步子迈得也非常大,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民生、中信等银行都在大肆扩张。

  中行传统的一家独大的境外业务优势,将因为更多银行的竞争而相对低位下降。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行启动的“外部收缩、内部扩张”大战略,将更加剧这种形势。

  几乎每一家寻求境外扩张的中资银行都将香港作为第一站。虽然中银香港占有传统优势,但更多银行的参与将使得中资银行在香港市场出现混战局面。

  而东南亚和欧美发达市场,过去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业务扩张并不激烈,大多是清算、代理等业务。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在这些市场发展的起跑线差距并不大,尤其是采取并购还是设立分行、子行的方略,更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开拓。

  中行向内大转型战略,在执行三五年之后,中资银行境外业务排名会出现怎样的变动?由于中银香港和传统优势,或许中行还将继续领跑,但还将领先多少?

  (作者系本报评论部主任)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