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新探索受肯定 委员建议专题调研制度化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徐以升
2009年11月02日06:42
全国人大在监督工作上的一项新探索,得到了很多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积极认可,并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年初确定的2009年监督工作规划中,即确定将在今年10月听取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为了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常委会5月份即成立了专题调研组,由副委员长带队,分赴全国18个省区,对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进行调研。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作了中央政府投资安排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分组审议时指出,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公共投资进行专题调研,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一项创新。
涉农数据口径应变小
张平在报告此次中央政府投资的具体安排时指出,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其中投向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2522亿元。其中,农村民生工程612亿元,重大水利项目643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591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涉农投资676亿元。
但石秀诗作的调研组报告指出,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预算9080亿元中,安排了1119亿元用于农田水利等事关民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重大水利工程21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32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672亿元。
可以发现,两份报告的涉农资金数据和口径都不一样。
调研组指出,调研组报告剔除了部分项目,比如南水北调工程,我们认为这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系不大。包括新增油脂油料罐、农村邮电业的改造等,在调研组口径里都被剔除了。
调研组的做法得到了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认可。索丽生委员指出,全国人大调研组报告花了很多力气,把“三农”资金中农民直接受益的部分剥离清楚,这件事很有意义。
“因为原来的统计口径或者项目口径,都是把农口全部捆在一起,农口的很多资金未必是农民直接受益的。这次调研报告把这个情况反映出来了,我认为是很好的。”索丽生委员说。
“个别地方”还是“比较普遍”?
政府投资的地方资金配套问题,是国务院和全国人大调研组报告都特别提出的问题。
张平在报告中指出,个别地方为了多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政府承受能力,编制的建设规划过大、任务过重,部分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仍困难较大,影响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个别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前期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设进展较慢,中央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仍有少数项目没有按时开工。
而调研组在教育、卫生项目实施的分报告中指出,卫生方面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问题较为普遍。即使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山东和浙江也是如此。山东省未能按照要求落实承诺的卫生方面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浙江省截至今年5月底,卫生方面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是70%。
有委员指出,两个报告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点得都差不多,但对困难和问题的严重性程度,两个报告有不同。
“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到底是"个别地方"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述委员说。
建议专题调研制度化
这次调研是在《监督法》实施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监督形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汪光焘委员在分组审议时指出,就国务院拟汇报的工作,全国人大提前进行调研,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而且调研组代表多位副委员长和几个专委会在常委会作报告也是第一次,建议进一步规范这种方式,有利于人大更好地发挥立法和监督作用。
任茂东委员也在分组审议时建议,将这种监督进一步制度化,形成惯例,并以此为契机,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更深入、更积极地实施不同的监督方式,监督不同类型的重大事项,逐步形成一套刚性、完整的监督机制。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