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
中国银行业究竟表现如何?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的毕马威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李世民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行业整体透明度大幅提高之外,利润也持续增长,银行经营进一步商业化。目前发生在银行业的变革和进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影响之一,是中国银监会加强了行业监管,制定了更高的准则,包括引进巴塞尔新资本协定(新资本协定)。”李世民说,虽然海外投资和海外扩张也有所放缓,但整体而言,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一年继续前进,在农村金融和非利息收入增长方面的进展尤其值得肯定。
“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农村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李世民表示,中
国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巨大,包括7.5亿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覆盖2800个县,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2007年至2008年间,中国农村金融领域总资产实际增长率为21%,是除了政策银行之外的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实际增长率最高。而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了34%的高增长。李世民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与银监会的努力密不可分。为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银监会在2006年推出三种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专案,专门解决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难题,这三种金融机构分别是小额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村镇银行。由于试点成功超出预期,上述专案2007年其在全国范围推行,这极大地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前进步伐。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底,全国共有108家新型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9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小额信贷公司6家。“虽然从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占比来看,这些机构微不足道。”李世民表示,但从绝对数值来看,他们已经形成可观的规模而且迅速成长。截至2009年1月底,他们的自有权益达42亿元,吸收存款62亿元,贷款总额55亿元,95%的贷款贷给小型的农村企业和农户。
除了农村金融领域之外,中国银行业还在零售银行、私人银行、资金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中国的零售银行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成熟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竞争激烈、创新程度较高的特点。”李世民说,信用卡领域的争夺特别激烈。尽管其规模远比现金消费规模小,但卡交易量占比却在上升。李世民还看好中国的私人银行领域。“随着各式各样的市场参与者逐渐加入私人银行领域,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将不会是小市场。”李世民说,据估计,2008年中国的家庭储蓄达人民币20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2.5%.。预计到2011年,百万美元家庭将达到60.9万家,中产阶级将达到2.5亿人,毫无疑问这是中国银行业领域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2009年,政策性银行加大了进一步商业化的步伐。”李世民说,目前,中国政策性银行具备相当规模,占国内银行总资产的9.2%。中国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发展,促使政策性银行的角色出现实质性的重大转变。
“尽管发生了海外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却依然取得利润增长,经营进一步商业化。”李世民说,虽然海外并购和金融服务多样化等活动减慢,但中国银行业在2008年和2009年整体运行良好。数据显示,尽管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较往年放缓,但在欧美银行业损失惨重的对比之下,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还是在2007年基础上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
不过,展望未来,李世民认为中国银行业还需关注一些潜在的风险。“中国银行业前方的道路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虽然中国由于较为封闭的银行系统和较强的监管力度基本上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侵害,但是银行信贷增幅过大以及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迹象成为隐忧。”李世民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