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岁末掀起题材炒作热 警惕假重组真减持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11月26日10:33

  在上市公司岁末轰轰烈烈的重组热潮中,虚假资产重组作为A股市场的一例顽疾,久治而无法痊愈,每每发作都会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近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矛头直指深国商控股股东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并公开谴责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晶和一致行动人张化冰,称其严重违背收购承诺,涉嫌借“资产重组”之名而行“利益输送”之实。这一记重拳,不仅对企图掩护限售股高位出逃的“假重组”公司起到了震慑作用,也令市场的焦点再次聚集在相关的重组概念股上。

  资产重组原本是资本市场内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提升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当诸多业绩连连亏损的上市公司意识到重组具有的“点金”作用时,重组的目的就随之变了质。为亮丽的报表,为暂时的保牌,资产重组逐渐成为了上市公司手中的“救命稻草”,也成了不法之徒“圈钱”套现的工具。“假重组”为何诱惑如此之大,甚至让曾有“中国首富”之称的黄光裕深陷其中?答案只有两个字:利益。

  相信不少投资者仍然对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吉林制药资产重组案记忆犹新。该公司业绩大亏,却在2008年的单边熊市中跑赢大盘,其背后的推手就是3次高调的资产重组。从置入地产到煤炭资产再到钾肥资产,凡市场的热点都成了吉林制药重组的对象,该公司的股票也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资料显示,在吉林制药首度发布重组公告意向书之前,二级市场上的ST吉药的玩家就已经闻风而动。该股股价从2007年8月24日的9.36元一路飙升到2007年9月7日的12.39元,在此期间的11个交易日中有9个交易日封于涨停,期间股价上涨55.65%,而同期大盘仅上涨0.20%。然而期望并未成为现实,仅两个月后,吉林制药就宣称重组失败。其后不断地重组和失败终于暴露了作为二股东的明日实业大肆减持已解禁的现售股份的阴谋。根据吉林制药发布的股东减持公告,在2007年8月10日至2008年12月26日期间,明日实业有限公司通过11笔交易卖出了1447.54万股吉林制药的股份。结合减持期间平均股价,其套现的数额可高达1.25亿元。所谓的重大资产重组,只不过是庄家声东击西的隐蔽手法,其真实的目标是套取丰厚的收益。

  在“资产重组”的掩护下,上市公司们套现的套现、盈利的盈利,却害苦了试图玩“火中取栗”游戏的游资者。还是以堪称经典的吉林制药闹剧为例。两年多来,吉林制药凭借着3次“忽悠”,12次登上了深交所的席位龙虎榜,参与买卖的前几大席位中不乏游资的身影。随着重组泡沫的破灭,吉林制药的股票在2008年数次跌停,导致不少股东于高点被套,数百万元资金至今仍没能出逃。业内人士称,这种畸形的重组已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不仅破坏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扭曲了投资价值导向,还毒害了市场文化、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据相关资料显示,沪深两市从2009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共计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愈500次,尤其在第四季度,甚至达到了平均一个交易日就有2至3起重组事件的频率。这种非正常的现象不仅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业内人士献计献策,协同努力铲除“毒瘤”。综合各方面建议,从根本上解决“假重组”,首先,需要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让投资者充分、全面地了解重组的背景、过程以及风险情况。尤其是在大股东减持一定比例情况下,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大股东披露减持目的以及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否会牵涉到股权变更等事项。其次,建立上市公司重组诚信档案,对于违法乱纪的重组或虚假重组、内幕交易问题严重的,应对当事人予以重罚。此外,迫切需要畅通A股市场的退市渠道,将长期经营不善、无法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扫地出门,以防止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真重组”意味着大量交易性机会,“假重组”则潜藏了巨大的风险。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局面,应当如何布局呢?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年底是重组概念股的“出头之日”,也同样是投资者布局的最佳时期。他表示,面对参差不齐的重组公司,理性投资者也应区别对待。一种是基本面良好的企业,在并购重组预期的助推下,股票估值便能更上一层楼。这种“锦上添花”的投资策略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来说比较“保险”;另一种是基本面差的重组预期股,则要以“守株待兔”的心态面对。

  也有市场资深人士对重组概念股持谨慎态度,称其为“赌博”,原因是“一般重组股都涉及内幕消息,相关个股走势毫无章法可循,遇上假重组事件也只能自认倒霉。”

  纵观A股表现,重组炒作已经形成了某种套路,从制造传闻推高股价到庄家出货后澄清重组失败,普通投资者一直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用技术分析来判断股价的走势,基本面却无从把握。因此有市场人士建议,在目前这种振荡行情下,与其过多追逐重组题材,还不如多关注业绩确定增长的上市公司,相对获益或会更大。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