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阮煜琳)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提出,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升值速度过快、幅度过大必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贺铿此间正在北京举行的“二00九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峰会暨第四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上表示,二00八年一月至七月的主要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凸显下滑趋势。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太强烈,导致“非正常资金”进入境内,扰乱了资本市场。同时,人民币实际升值的速度太快,幅度偏大,更助长了升值预期,打击了外贸出口。
“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贺铿认为,当前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但并不严重,而且引起过剩的原因主要是“热钱”,而不是外贸顺差。因为任何外币都不能在国内市场上直接流通,企业出口产品赚回的外汇必须兑换成人民币流通,企业才能扩大再生产。所以,外贸顺差兑换成人民币不会额外增加流动性,是经济自身的需要。
同时,初级产品涨价引起的食品涨价和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市场现象,而不是货币现象。贺铿说,在CPI还不到两个百分点时,有的部门就发出强烈的对通胀膨胀预期,影响了宏观调控政策定位。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
农产品价格长期被严重扭曲,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来越大,在国际初级产品大幅度涨价的“传递效应”下,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货币现象。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上涨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贺铿表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国际知名金融专家,都主张稳定人民币汇率,认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有利于中国经济高增长,也有利于世界贸易。人民币升值预期不仅影响企业向海外投资,而且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形成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虚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人民币的实际升值会影响外贸企业的发展、减少就业,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贺铿建议,当前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特别重视维护金融稳定。准确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化动态和宏观调控的重点,建议央行当前的工作重点放在监管投机冲击和调控贷款的规模和结构上。要稳定人民币币值,在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的研究上,应当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利息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合理价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