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盐碱地治理:技术是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12月09日11:59

  盐碱地治理:技术是关键

  ■见习记者 童彤

  盐碱地的农业高效利用是公认的技术难题,土地资源不足与人口压力的矛盾决定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需要不断攻克。近20年来我国在盐碱地的利用与治理改良等方面具备了一定技术储备,但还缺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

盐碱地的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模式,急需可规模化应用的盐碱地治理利用实用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逄焕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结合国家的粮食增产规划,配合实施的解决中低产田产量的技术手段,应从灌溉方式和种植农作物品种选择的角度解决盐碱地改良治理难题。

  逢焕成介绍,现有技术对于改良盐碱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滨海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的盐碱地,主要是采用利用灌溉水来达到脱盐的目的。使得具备一定耕种能力的土地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

  “如果专项资金项目的设立可以研发新的技术路线,对于整体盐碱地治理也是非常有意义。”逢焕成说。

  据悉,负责此次项目的科研人员将研发可规模化应用的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实用专项技术,研发盐碱地作物种植专用肥和盐碱地改良与调理制剂,筛选抗盐碱作物和经济植物品种(或品系),建立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制定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规程,并进行规模化应用。

  “规模化应用才是实验室技术最终走向成功的标志。”农科院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姜文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效利用专项技术是笼统的提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化学制剂制造新的专用肥料和各种治理制剂。

  “通过各种改进技术以达到最终的治理目的,配合选择适合的耕种作物,应该是可以达到最终完成改良治理目标的。”姜文来说。

  对于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姜文来介绍说,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如果采用现有的技术对于盐碱地大规模的治理,成本问题需要着重考虑。”姜文来说,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存在的大量盐碱地是不能单纯通过地下水来达到治理目的的。所以需要更多的高效利用技术的出现以解决水位下降和水资源不足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境况。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大量存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兴权表示,需要采用技术手段达到避免盐分重新积聚到地表层的发生。

  “技术永远是盐碱地治理的关键要素,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治理和改良的方法和方式也必须有所改变才能达到治理目的。”姜文来强调。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