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谁在制造“恶意透支”?

来源:新京报
2009年12月16日06:32

  谁在制造“恶意透支”?

   ■ 马上评论

   日前,河南工业大学部分学生遭遇到“被发卡”的尴尬事,该校数千名学生甚至是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大量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12月15日《中国之声》)

   其实,类似新闻已经屡见不

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同的利益使然。业界流行的“潜规则”是,每办成一张信用卡,提成50到100元,数千名学生牵涉其中,提成定然数目不小。尽管河南工业大学负责人解释说是因为“学校在工商银行有贷款”,但其实质仍是利益在作祟,不知情的学生们成了冤大头。

   当然,产生类似现象的因素林林总总,由于诚信的不足、由于利益的驱动、由于尚未形成对个人隐私的尊重、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不强等诸多原因,更由于银行业间对于信用卡业务的白热化竞争,都导致民众个人信息资料满天飞,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了若干张信用卡。

   这些因素中,最为恶劣的就是,白热化的竞争让冲昏了头脑的银行业纷纷看中了具有未来潜在消费能力的学生。事实上,办卡人把卡发给学生还算是善良的,也许只是因为人情面子等原因帮助银行办卡,而有些学生甚至连卡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告知自己已经负债累累,成为银行的追讨对象。

   孩子是家长的心肝肉,哪怕孩子因不懂事出现巨额透支,家长也不会坐视不管。也许不少银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使信用卡飞入寻常学生手中,使学生用信用卡消费逐渐泛滥,而且渐呈低龄化趋势。然而,很多孩子的自制能力还不强,消费观念还没有建立,对自我的信用记录还不珍视,这些都引发透支的频发和不还款,但是,这些的“恶意透支”真的就应当归罪于这些花季少年吗?

   “信用卡恶意透支”需要严惩,那些制造“恶意透支”者是否也应该付出代价呢?

   □毛毛(职员)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