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补充资本金? 银监会、中行均表态“未听说此事”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配股以及少分红来补充资本金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获中国银监会口头知会,不宜透过发售新股来补充资本金,发债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
选择。”对此,记者昨日向双方取证该消息的真实性,双方异口同声表态“未听说此事”。同时,中国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我行暂无可披露的资本补充计划和融资方案,如果有需要披露信息,将及时给予公布。”
实际上,银监会一直都关注着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并多次发文提醒各银行注意补充资本金。银监会日前还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披露指引》,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披露加以规范。
的确,今年以来,由于银行业信贷投放的大幅扩张,使得商业银行资本消耗过大,平均资本充足率迅速下降。商业银行尤其是那些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或者刚刚达标的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冲动势必强烈。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在近日的一次论坛上就预计说,明年银行系统的资本金缺口在50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传言监管层要将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限提升至13%,及由此引发的银行股巨额再融资猜想,曾导致上证指数在11月24日一天之内暴跌百余点。这一事实不得不对整个银行业敲响“警钟”。银行再融资方式有很多种,有没有那么一种方式,是不会对股市造成很大影响又能补充资本金呢?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于发债方式表示认同。他表示,由于银行股属于大盘股,如果发行股票的话势必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发行次级债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郭田勇表示,发行次级债同样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此前银监会发文表示不让银行间相互间持债,那么银行只能向非金融机构发债。针对银行发债量大的特点,非金融机构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因此,问题就在于,银行发行次级债有没有足够的买家?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就会造成银行发债成本大幅升高,进而导致大型银行发次级债可能出现“流拍”的现象。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表示,发债本身对银行的约束性更强。其实,考虑到发债还有未来需要偿付这个因素,在目前这个阶段,银行从自身考虑,更愿意选择发行新股这一手段。而市场之所以反响强烈,关键是跟心理层面有关系。同时,目前股价较低,在资产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本身债务的发行不会特别顺利。此外,由于中国银行属于国有控股银行,因此它的一些计划包括再融资这种对股市影响较大事情的决定权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干预,需要和相关部门协商而定。
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发债只能补充银行的附属资本。因此,可以通过配股以及少分红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