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刺激政策退出令箭何时“发”出?
200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世界经济可以称得上是风云变幻。年初,全球经济还被一片片阴霾笼罩,年末,却俨然已经苦尽甘来。
大宗商品价格蒸蒸日上,金价屡创新高,油价也出现大幅度回升……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上演着一出复苏大剧
,似乎“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已经越来越离我们远去。
复苏了,是不是可以稍稍喘一口气了,刺激政策能否选择时机慢慢退出?在这个难以抉择的关键时刻,有很多分析人士站出来警告说,明年的全球经济仍然是隐忧犹存,切不可鲁莽行事,以防“大意失荆州”。
经济复苏隐忧犹存
“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反弹明显,但还不能就此认为已进入复苏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经济复苏“仍远未强健”。联合国经济部门在其年度报告———《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称,今年经济料将萎缩2.2%。
报告甚至表示,明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且“二次探底”风险仍存。各个主要经济体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向我们证实了,经济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复苏仍不稳固。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9.7%,为1983年6月以来最高,比此前市场预计还高出0.2个百分点。欧元区7月份失业率进一步升至9.5%,创下1999年5月以来的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就业状况的好转是确认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就业疲弱说明各国刺激经济的政策可以拯救经济于衰退,但难以引领经济持续复苏。
刺激政策需淡出
复苏仍不稳定,甚至会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使得各国对于如何安排刺激政策淡出历史舞台慎之又慎。
“与所有刺激政策快速"进入"相比,"退出"绝非一下子能够完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华宁投资创始人张宁近日撰文指出,(退出政策)会分政策类别、地域等逐步地“退出”,直至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或有些政策副作用的危害显现出来。
对于一些小的经济体,由于恢复比较快,已经开始着手制定退出政策。本周一,巴西总统和央行行长表示,多数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于明年结束。
对于像美国这样的震中地区,经济刺激政策恐怕不会轻易退出;而如澳洲等恢复迅速的地区,则率先开始全面退出。张宁表示。
“全球拯救经济政策的退出是否平稳,时机是否合适,是需要把握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今年下半年在多个场合重复过这句话,“否则的话,后患无穷。”
先于世界经济恢复的中国经济是否退出刺激政策也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在宏观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不会轻易退出多数刺激政策。再加上财政政策的连续性与惯性,也会推动着财政政策持续向前。
“对于经济刺激政策,我们会忌讳用"退出"这个词”。谈到刺激计划何时退出时,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鉴于目前经济复苏的状态,调结构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的政策需要进行调整,部分在过去起着刺激作用的政策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被弱化。(吕天玲)
之二
明年全球加息大幕将缓慢拉开?
2009年即将过去,在这全球经济逐步恢复的一年中,为了恢复本国经济实力,可以说各国央行对于利率的控制都采取了不同政策,做出了“汗马功劳”。
而如今,复苏之路似乎越走越稳,未来,随着刺激政策的淡出,一场加息大幕也将在全球缓慢拉开。
全球加息步伐缓慢迈出
2009年下半年,一些小的经济体陆续宣布加息。澳大利亚的几次加息,挪威、越南也在不久前加息,印度也曾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但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仍然集中在全球最具经济实力的美联储。美联储在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附近,不过,同时也承认近期经济出现改善迹象。这则消息使得市场开始揣测美联储明年或将有政策大动作。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表示,美国经济并无通胀风险。12月21日美国芝加哥联储行长CharlesEvans在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美国联储可能在“3至4次会议后”考虑推升利率。也就是指明年春天美国联储可能加息。
平安证券发布近日报告指,明年3月前,美联储基准利率维持现状,4月份或可加息25个基点。
根据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的预计,美联储将分别在明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各加息1次,每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0.5个百分点,从目前的0—0.25%上升至1%。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加息,美元回流可能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的下跌;但如果美国推迟加息,美元汇率保持低位,那么全球资本市场有望保持涨势。
“2010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长趋势的确定,全球将进入加息预期。”温彬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由于成熟国家的失业率数据继续高企,企业也存在闲置产能,所以通胀压力依然低迷,而通胀预期也仍然受控。在这种情况下,环球四大主要央行(亦即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以及日本央行)目前还没有面临重大的加息压力,因此未来一年利率急升的机会不大。
中国或将跟随进入加息通道
分析人士表示,出于货币政策协调考虑,中国未来也会在货币政策调整步调上与美国保持基本一致。
“(美联储)加息至少要等到明年二季度才可能。”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数据的回暖并不会像预期那般令美国刺激经济政策提前退出。
在他看来,由于政策联动,那么中国也要到明年二季度才可能进入加息通道。温彬预计,我国将在明年5—6月份首次加息,下半年随美联储加息频率再加息两次。”
“如果中国明年一季度、二季度CPI出现大幅跳升,在通胀预期、资产价格泡沫和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压力之下,也不排除加息可能。”郭田勇表示。
海通证券研究认为,明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可能会发生在第二季度。届时央行会谨慎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7个点,下半年在翘尾因素作用下,保守预计央行四季度上调利率27个点。(吕天玲)
之三
宏调步伐是否在适度宽松上有所收紧?
虽然说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太乐观,复苏只是刚刚起步,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依然很严峻。
明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处在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阶段,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将不会改变。“调结构”将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为政策调整的首要切入点,信贷规模收缩已经是题中之义。其次,不少经济学家则对加息的预期表示一致认可,只是在节点上存在分歧。
宽松政策真正适度
在上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宏观政策方面已经给了货币政策明确的定调,依然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表述“适度宽松”实际应该是“极度宽松”。他认为,明年如果真正执行“适度宽松”的话,实际上是要有所收紧。
“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就是有保有压,要压的行业应该包括过剩性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刘煜辉告诉记者。
“其实今年宽松货币政策的贷款需求只在5万亿左右,但是相应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审批制度都非常地宽松,所以才导致今年近10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明年应该加强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项目审批三者之间的协调,不能用放松信贷审慎的原则来换取经济的短暂繁荣。”马骏强调,4万亿的人民币不是非得按照原计划明年就全部花完的。
马骏建议,有一些项目可以等到明年或者是2011年去花。明年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在7.5万亿内比较合适。
财政政策依然积极
而对于财政政策,多数专家的看法是,还会依然很“积极”。此外,明年财政政策将具有非常强烈的结构优化导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明年我国财政赤字不应再往上突破,但仍然会保持在1万亿以上。
贾康表示,下一个年度财政政策仍然首先解决的是怎么安排赤字和国债问题,而最根本的是赤字规模。“明年赤字仍然是比较高水平,但是相对数不应该再往上突破,绝对数仍然按照2.9%计算,应该是1万亿之上。”
他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将具有非常强烈的结构优化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继续实施总量扩张、安排政府投资时,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项目质量;二是加大公共支出补助力度的同时,促进机制转换和绩效导向;三是掌握债务规模用好债务资金,特别是地方债方面,应该按照阳光融资导向,疏堵结合,把地方融资引入阳光融资的状态。
调结构是重中之中
明年中国经济另一个亮点应该是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金融危机时代,要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更加注重努力拓展市场空间,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明年调整经济结构基本还是会着力于现在面临的已有问题和未来的问题上。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已有的问题就是投资占经济增长比重过大,消费需求不足,还有就是经济结构当中高技术产业比重仍然较低。”
“调结构很重要一点是要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解决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最根本是让企业成为调结构的主角,特别是民营经济”,姚景源解释说。
此外,对于中国而言,还需要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继续加大在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胡剑龙吕天玲) 之四
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扩内需的突破口?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十几年中我们执行的情况不太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真正走出经济危机。”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对此深有感触。
他分析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失衡,消费率稍有增长,但没有根本改变。投资大幅增长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要保持中长期的增长这还不够,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增加消费需求来支撑。
城镇化正在推进
今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时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而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2010年经济工作九点意见中,将消费放在了第二条的位置,突出强调“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尽管目前的正式文件仍未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突破内需瓶颈的切入点,但是从户籍政策的放宽以及相应配套的社会政策的提出,表明城镇化正在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亮点。
有专家表示,推进城镇化,将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这就需要解决这部分人员的住房、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投资规模非常之大。这部分人员蕴藏的消费潜力非常大,也能够一举释放出来。
消除差距任重道远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给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开了一个好头,是消除城乡差距的切实之举。因此,可以说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一个既促进消费又拉动投资的最佳结合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来抓,彰显中央对推进城镇化寄予厚望和高度重视。
以推进城镇化促内需,经济工作重点由原来的三农建设转变为城镇化建设,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投资机会上,城镇化建设将对二、三线建筑地产及汽车、家电等产业构成利好。
此外,吴敬琏还认为,“增加就业可以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而技术的进步可以提升专业人士的收入。”
吴敬琏说,目前要从依靠投资、依靠自然资源投入的发展方式转化为依靠就业增加、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胡剑龙)
之五
强通胀预期如期得以控制和消除?
2009年即将过去,记者在查询关键词时发现,除了“复苏”之外,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涨价”。“疯狂”的大蒜,“天价”的辣椒,以及食用油的“节节拔高”……
12月初的北京蔬菜批发市场,大蒜每公斤卖到四五元,有些超市的零售价超过每公斤12元。
其实,不仅仅是大蒜独自在上演“疯狂涨价”剧目,和它同台的演员不在少数。玉米价格也甚至站上10年来新高,从去年12月的0.5元每斤上涨至目前部分地区的1元左右,几乎翻了一倍。
四万亿投资造成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4万亿投资和近乎10万亿的信贷投放有一个时滞效应,在实体经济不能完全吸收过剩流动性的情况下,这种时滞效应最终将会对物价造成大的冲击。恰恰就CPI由负转正时推出的水电气价格上调,也将给明年的通胀风险“加火添柴”。
今年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创纪录的上涨,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近期,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的调查显示,52%被调查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认为我国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
央行12月16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预计物价下个季度将上升的人数较此前一个季度增长,进一步表明通胀预期在升温。
虽然通胀预期本身并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然而它似乎更为可怕。这种预期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对资产价格、物价等造成影响。在通胀预期下,人们忙着把钱转入活期账户,或者更多地投资于房地产。
控制通胀成政策调整方向
如何控制通胀预期,在通胀即将到来时,将它的危害减到最小,是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绕不开的难题。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关注到通胀预期的积累压力,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并从房地产政策的微调开始抑制通胀的产生。
央行副行长朱民12月上旬在某论坛上甚至表示,将尝试把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宏观政策调控,通过“管理通胀预期”来防治资产市场泡沫。
业内人士表示,朱民此言与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宏观政策正是要通过对这种预期的管理,来达到前瞻性地控制“通胀”产生的目的。
“必须对未来可能来临的通货膨胀高度关注,但不能过分恐慌。”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防止转正后的CPI过快上升,更重要的是,当局要通过宏观调控需让公众相信,未来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开始悄然实施。政府已开始解除部分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包括房地产扶持政策,以抑制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明年将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但减征幅度下降。此外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也由2年恢复到5年。业内人士预计,鉴于通胀预期的加强,明年年中的加息将在所难免。不过,预期加息幅度不会超过两次27个基点。(吕天玲)
之六
提高居民收入还有哪些牌可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明年老百姓的“钱袋子”能否鼓起来呢?可以期许国家拿出哪些具体的政策来?
居民收入分配下降制约消费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不断加大,但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平均每年下降1%。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居民收入分配的下降,无疑是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同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1996年到2007年间,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原因就在于期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解释道,如果居民收入长期偏低,我国的消费动力就不足,导致生产过剩,以前可以通过出口来解决。遇到金融危机以后,出口大幅下降。如果国内消费不足,导致物价低迷,企业普遍感到市场压力,就难免出现倒闭潮。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更为紧迫
“扩大内需”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药方,与之相配套,就必须提高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国家有哪些可以出的牌呢?
从长远来看,提高居民收入就要提高工资水平。然而,国家对于企业层面的收入分配很难调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宣布涨工资,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家能控制的工资范围只能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从国际经验来看,协调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分配机制的程序,主要是通过工会组织与企业展开工资集体协商。在我国,这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块的改革亟待深化,却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寄希望于快速提高居民收入,恐怕不大现实。
另一可行的办法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是最直接的方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多次呼吁,个税起征点应该再次提高。目前,赞同提高个税的专家不在少数。有的专家甚至主张起征点一次性提高到8000元到1万元。或许在2010年,人们可以期待这一措施的落地。
专家还建议,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明确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关于收入分配定期增长方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劳动者在企业利润初次分配中能够得到的收入增长比例固定下来,包括规定最低工资,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等。
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显得更加紧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最大幅度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将是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之处。(张启)之七
资本市场创新将有哪些重大突破?
2009年10月,新中国六十年华诞生之际,酝酿十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终于起航,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历史新的一页。继创业板推出之后,201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又将书写哪些新的历史篇章呢?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国际板,是市场人士普遍预期的2010年资本市场创新突破的三个热点。
热点一融资融券,做空机制还有多远?
融资融券和创业板被市场曾公认为是今年最有可能推出的。现融资融券年内推出的愿望基本落空了。但是,自创业板推出之后,从市场传闻再到监管层公开表态,种种迹象表明,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为期不远。
自去年10月25日和11月8日,证监会、交易所及中登公司两次组织11家券商参与融资融券联网测试,融资融券业务获得实质性进展。不巧的是,伴随金融危机的到来,融资融券也暂时被搁置。
今年1月中旬,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做好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也表示上交所基本完成了融资融券准备工作。12月18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会根据市场实际需要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
这似乎昭示着,融资融券业务进入倒计时。
热点二十年磨一剑,股指期货何时出鞘?
和创业板一样,股指期货也酝酿了10多年。
今年7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将期货公司分类管理。当日,证监会还发布了《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期货市场将落实开户实名制,并实行统一开户。
临近年末,市场上再次传出股指期货要推出的声音。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证券期货专家胡俞越曾预测,股指期货有望在明年春节后推出。
由此看来,股指期货也不会远。
热点三国际板迎接红筹回归
随着创业板推出,停息一年多的国际板今年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关证监会和上交所完善国际板建设的消息不断传出。
11月10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出席“中国金融市场年会”时透露,上交所已经成立境外上市工作小组,境外公司在国内发行上市的规则正在制定中,开始阶段会先进行试点。
11月23日,上交所启动新一代交易系统。众多市场人士也将之解读为上证所启动新交易系统是为国际板建设作准备。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和中国电信等多家境外上市公司也启动筹备工作。国际跨国公司准备登陆国际板的热情也在不断升温。
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国际板推出已被提上日程。(贾肖明)
之八
外贸重回正常轨道,盛宴能否重现?
对明年的外贸形势应如何判断?中国出口何时重回正常轨道?专家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中国外贸已经触底回升,2010年将可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
今年全年数据“不好看”
今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对外贸易明显好转。据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11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8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环比增长5.4%;其中出口值1136.5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9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
外贸大省广东的数据大体相当,略优于全国。11月单月,广东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时扭转了去年11月以来下降的局面,分别增长12.4%、2.4%和29.7%。1—11月降幅比1—10月分别收窄了2.5个、1.7个、3.6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增幅继续领先于全国。
但全年的数据依然“不好看”。据海关统计显示,1至11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09.8亿美元,下降18.8%。同期,广东的出口下降则为14.5%。
“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负增长已经成了定局,但明年的外贸形势肯定比今年好,会恢复到或接近2008年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只要明年外部情况继续好转,国内政策继续保持今年这样的支持力度,预计明年的进出口贸易增幅会在10%,出口贸易增幅会接近15%左右,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
要判断出口何时重回正常轨道,自然也必须关注
大西洋彼岸的这些数据。
外贸增长盛宴难再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隋广军认为,从具体数据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外需明年难有明显反弹。其中美欧失业率高达10%,寄望于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迅速回升不太可能。与此同时,美国储蓄率提高5个百分点,预示着美国将减少3600亿美元的进口。而广东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最高,直接和转口贸易有接近五成的出口份额集中在美国市场。
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美欧等发达国家外需市场仍未明朗,中国出口的复苏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于,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可能迅速升温,也可能在低水平徘徊,甚至有可能出现W型的二次见底。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告诫道:“从绝对规模来讲,危机过后,即使美国人开始正常花钱了,所谓的正常状态也要比危机前的高峰低至少10%左右。像2004年到2007年在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那一场年增长30%—40%的外贸盛宴,近期内恐怕再也不会出现了。”(张启)
之九
价格改革在即,水电气价会否普涨?
“资源税改革有望明年推出。”岁末年关,国内权威媒体爆出了关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最新动态。国内能源研究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放出口风的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许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能否在即将到来的虎年完成?水价、电价、气价会否面临着“补涨”?一切都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神经。
部分城市水价、电价改革正风生水起
“谁也难以断定,下一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落在哪个头上?何时实施?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快了,快了!”国内一位长期关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研究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从决策层的国务院到执行层的国家发改委,今年来一再强调将“坚决执行成品油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由于已有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做探路先锋,2010年,我国气价、水价、电价改革有望进入快车道,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价格调整年”。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部分地区水价、电价改革正风生水起。在水价方面,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兰州和银川等城市今年已相继调整了水价,部分城市也进入价格听证阶段。在电价方面,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放宽成为探索了7年之久的电价改革新的突破口。来自南方电监局的消息称,广东前不久已正式启动大用户直购电推广研究,力争吃下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推广的第一只螃蟹。
资源性产品如何定价?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施后,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向何方走?尽管油价、气价、水价、电价等涉及到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从资源的稀缺性和环保要求等来看,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不可能长期秉承低价策略。从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实施后的油价走势看,气价、电价、水价改革背后的潜台词也极可能意味着“普涨”。今年北方暴雪期间国内多个城市出现“断气”,令外界频频猜测,天然气的涨价将难以避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偏低,造成价格被扭曲,资源被浪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角度,资源价格的提高是必然的。”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分析。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望从资源税的开征中凿开冰山的一角。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权威人士向国内媒体称,资源税改革很可能在明年推出,主要方向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征收方式则由目前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据透露,除传统的油、气、煤等资源外,水也很可能列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南方日报记者苏稻香
之十
热钱将再度大规模涌入中国?
当它们到来之时,一片歌舞升平;当它们退去时,顿时哀鸿遍野。说它们是天使也好,魔鬼也罢,始终不改的是其逐利本色———这就是热钱。
自今年以来,大量热钱纷纷涌入新兴国家。在其推动下,中国股市和楼市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在奥巴马访华前夕,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更是达到了疯狂状态。上海交易的B股总市值在11月一度飙升25.6%!
热钱涌入新兴市场
今年以来,新兴市场的各类资产均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助推其股市、楼市不断攀上高点。资金流向追踪机构EPFR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今年累计吸引超过750亿美元资金流入,一举超过2007年540亿美元的纪录。
在巨量资金的推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股市的表现尤为亮丽。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彭博社的数据显示,截至18日,以美元计算,中国的上证综指回报率达71%,位居第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同期回报率仅为17.69%。
此外,新兴市场的楼市也是获得大量资金追逐的资产之一。《福布斯》杂志近日列出了全球7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国房地产市场位列第二。有关专家认为,三季度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均增长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有所加快,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流向房地产市场,从而助长了房价的上涨。
明年中国或仍受热钱青睐
进入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都有可能退出,有人称之为“退出年”,届时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面临较大调整。而热钱将何去何从备受关注。
有关专家预计,明年下半年发达经济体将逐步收紧信贷,全球流动性将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热钱会全部撤出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对热钱的长久吸引力取决于其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如果新兴经济体能够找到经济增长亮点,而非依赖欧美等国的增长,那么热钱还是会继续停留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等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亚洲经济体,可能继续受到热钱青睐。
多家国际大行也纷纷表示,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仍然疲弱,预计资金会继续流入新兴经济体,看好明年亚洲及新兴市场的表现。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均表示,看好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称明年将有大量资金涌入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其股市明年表现将很亮丽。
对新兴市场而言,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其股市、楼市可能受到冲击,出现剧烈波动,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中国而言,如何未雨绸缪,加强对热钱流动的监管,仍将是一个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