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做空机制更需防市场风险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0年01月10日07:17
这一制度设计固然符合长期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但以中国股市的交易习惯而言,至少在做空机制开创初期不乏放大风险的可能性。
聚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8日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市场预期春节前后融资融券就将开始试运行,而股指期货也将在三个月之后进入市场操作执行阶段。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获批,宣告了中国资本市场单边获利机制随之终结。从此以后,无论是做多或者做空资本市场都拥有同等的获利机会。从交易制度看,做空机制的推出有助平衡市场涨跌力量,并透过套期保值机制提供了风险规避的空间,总体而言有助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所谓居安思危,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对其可能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随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经由融资杠杆放大作用的刺激,追求暴利的短期投机冲动反而可能会有所增强,其间能否恪守公平交易的基本市场原则、保护中小散户投资者利益乃是首要的监管重任。
事实上,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均对参与者设定了最低门槛,这在实际上把多数中小散户投资者拒之门外。以股指期货为例,按照之前拟议的相关交易规则,即便只参与一手期货合约交易所需资金也要15万~18万元。因此,未来市场做空机制在实际上将向机构投资者倾斜。这一制度设计固然符合长期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但以中国股市的交易习惯而言,至少在做空机制开创初期不乏放大风险的可能性。
风险之一,机构投资者凭借彼此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对赌投资趋势,由此将加大市场的波动幅度。中国股市运行的历史证明,市场趋势的关键点往往与政策调控密切相关,所以机构对于调控信息的获取与掌控能力将会直接决定其输赢。以1995年国债期货“3.27”事件为例,彼时万国证券与中经开公司对赌财政资金是否会补贴3.27国债,而万国证券之所以败北,就是因为中经开早已提前知悉财政补贴将会实施的消息。同样的道理,在做空机制推出之后,难免会再度出现类似“决战”,监管部门如何去严控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与公正,这一市场难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风险二,机构投资者拥有了套期保值锁定风险的能力,与之相比,散户投资者的市场弱势地位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市场处于单边下跌趋势之时,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做空股指期货与A股权重股,实现在顺应市场估值回归的同时获得投资收益的几何级数增长。但多数的散户投资者则因为欠缺避险交易工具,只会在市场下跌中遭受更大损失。由此而言,做空机制的推出会明显影响不同交易主体间的市场地位,扩大了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
以此而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实施必须要以完善市场公平交易机制为前提,其要害在于遏制机构投资者的违规交易行为。伴随着机构投资者市场行为的完全合规合法,做多与做空交易才能够以市场规则为基础,从而避免凭借内幕信息优势去对赌市场的投机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机构投资者行为逐步趋于规范,才能够真正获得中小散户投资者的信任,并最终促使多数中小散户主动退出直接股市投资,转而经由投资机构间接入市,从而助推资本市场投资结构的长期稳定化。唯有如此,创新做空机制的市场积极效应才能够得到全面体现。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