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铜陵全市面积只有1113平方公里,人口74万,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硫磷基地。
铜陵也是一个外贸资源型城市,金融危机打个“喷嚏
”,铜陵的企业可能立刻“感冒”。在后危机时代,铜陵市如何应对危机、化解危机?未来城市化进程如何规划?《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就此采访了铜陵市副市长郭新。话题•金融危机扶持支柱产业关停小化工企业
NBD:铜陵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郭新: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这些年以来,铜陵经济发展得很快,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它的一产、二产、三产的比重分别是2.6∶67.1∶30.3。铜陵在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32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
NBD:后危机时代,铜陵市面临哪些困难又如何应对?
郭新:金融危机对铜陵市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铜陵市是一个外贸资源型的城市,受金融危机影响,铜陵有些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铜是我市的拳头资源,2008年铜价格的跌幅很大,仅铜产业从当年9月份到12月份收入就少了二三十亿元。但面对危机,市政府站在“坚定信心,发展为上”的战略高度上,积极发展全市经济。一面扶持支柱型产业发展,扶持大企业发展,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另一面毫不手软关闭一些小化工企业、小发电企业。目前铜陵市正在大力支持铜陵有色控股公司整合铜矿等资源,到2012年铜陵有色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铜陵有色”。
NBD:铜陵市在产业升级方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郭新:发展循环经济是铜陵市实现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市的情况,市政府大体的思路是:首先建设三大产业循环链,以铜矿、硫铁矿等为主要原料,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建设三大资源为核心的三大产业循环链,然后通过产业循环链,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向新兴产业和高加工产业发展,建设电子产业等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另外辐射四大新兴产业。
最后,我们还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示范企业,主要鼓励有色、化工、建材、纺织、电子等工业实现资源利用化,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群体。
话题•5年规划2012年人均GDP破1万美元
NBD:铜陵市制定了5年规划,规划的主要框架是什么?如何实现?
郭新:铜陵市政府在2007年制定了未来5年规划,主要的奋斗目标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在全省的位次有新提升,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力争超过10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
产业方面,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有铜陵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增量带存量,推动工业结构由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消耗、低排放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以“千百亿”产业为支柱、三种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重大项目。在铜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遴选并新上一批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力争突破600亿元。
继续打造“千百亿”产业。建成千亿元铜产业,百亿元装备制造、化工、能源等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带动力的大企业,其中,有色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精达集团等2~3家企业过百亿元,10家以上的企业过10亿元,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超过400家,组成工业强市的主力梯队。
另外,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培育一批骨干商贸流通企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成为皖中南区域物流中心;形成3~5个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特色商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