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戴金平:用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效果恐难理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0年01月22日10:46

    如何看待2009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央行刚刚提高的准备金率,接下来会不会还有加息等一系列举措。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金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固定资产投资惊人

   中华工商时报:您如何看待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

   戴金平:我国去年GDP增速为8.7%,这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料。总体来看,我国2009年总体经济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全年经济增速加速上扬。从一季度的6.2%,到四季度的10.7%,增速一直呈加速状态;结合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可以说我国在2009年走出了一个较为明显的V字型反转。第二,政府投资主导下的经济增长。从不同产业的增速来看,二产的增速最高;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30.1%,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占据主要地位,可以将我国去年的经济增长定义为政府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第三,货币供应量增速很高。我国去年的信贷量创新高,流动性非常强。第四,物价指数年底转正,近几个月内明显上扬。其中2009年12月的上升是非常快的,而且CPI和PPI已经明显接近,2010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通胀预期。这个特点和前三个特点又是明显相关的。

   进出口不容乐观

   中华工商时报:我国的进出口在2009年全年下降,自11月份以来转负为正。您对此有何看法?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吗?

   戴金平:进出口在2009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对GDP的增长起到了负作用。这与2009年全球的经济形势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具体来看,11月份以来,进出口由负转正,我认为,这一方面与我国2008年底的进出口基数较低有关;另外,虽然由负转正,但我国的出口量未必有很大的增长,只是由于出口价格的上升,使得出口的数据看着很漂亮。预计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是必然趋势,这势必会对我国的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从外部来看,美英等国在2009年年底的经济增速都已为正,他们的消费能力可能会有所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就业的经济增长”,其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那么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产业和工人就业,他们仍很可能继续对中国施加各种贸易保护措施,这在2009年已经表现的很明显。因此,综上而言,虽然我国2010年的进出口可能会在2009年较低的基数上有一个增长,但我对此仍然不很乐观。

   通胀难以避免

   中华工商时报:从去年年底起,国内对于通胀的担心逐渐强烈起来,那么您对通胀有何预期?

   戴金平:从CPI和PPI来看,前者11月份转正,后者12月转正,都上升的很快。而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两者已经非常接近,12月时分别为1.9%和1.7%,这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相关性在加强。由大规模投资造成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PPI价格回升;而PPI的升高,影响着CPI的提高。一般规律而言,每年的头一季度,由于受到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效应的影响,物价指数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从全年来看,2010年物价指数的上升难以避免,会出现一种全球通胀的局面——我国进口时的货物价格也在上升,正说明了这一点;各国前期的投资需求,会在2010年有一个集中释放。而我国如想通过货币政策等对通胀进行调控,效果恐难理想。

   加息弊大于利

   中华工商时报:央行在1月18号上调了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收紧流动性的强力信号,目前国内普遍预测近期内央行存在着加息的可能,您对此有何见解?

   戴金平:全世界各国都存在一个问题:政府和央行的主要目标往往存在分歧——政府更关注经济增长,央行更关注控制通胀。现在并不能说金融危机就已经见底,隐忧仍然存在,保持经济增长仍然是各国的重要目标。国内是有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要加息的观点,但我对此不赞同,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去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相应的民间资本所占据的份额较少,如果政府投资要有步骤的逐渐退出,那么必须要民间资本能够补充的上来,才能保证经济不会衰退;实施加息,对于政府投资很难起到真正的遏制作用,对于民间资本的运作却必然会产生消极影响,后者更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其次,现在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加息对于结构调整是不利的;第三,通胀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而且我国需要的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总量上的货币政策;第四,既然通胀难以避免,那么过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造成经济的停滞,从而形成“滞涨局面”。这是我们更不愿看到的。因此,在2010年,货币政策还是应该保持一个适度宽松的态势比较好,不能一下抓得太紧,这样,才有助于保证经济的增速,并且使民间资本有望获得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压力。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