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保险成新年主力
2010年伊始传来的加息与通胀的双重预期,却令寿险市场的保费增长超出预期。因为在分红险、万能险等寿险产品的设计中,其最重要的功能除了风险保障外,就是抵御通胀对资产的侵蚀,也因此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年所选。而据记者了解,从目前各家寿险公
司推出的新品来看,分红型、万能型的年金保险是其中的主力。"一方面是市民对于养老责任的认知正在不断提高,令作为养老险的年金保险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年金保险往往具备了分红与累计生息等抵御通胀功能,自然也是加息周期下的最好选择。"保险业专家如是称。
早在去年底,各家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密集推出年金型保险产品。其中,合众人寿率先在全国推出"合众喜洋洋年金保险(分红型)",作为其2010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根据保险条款,客户在投保"喜洋洋"一年后至生存年满64岁,每年都可获得5%基本保额的生存保险金,此外,还可从65岁开始每年领取18%基本保额的养老年金,保证领取20年;在客户生存至65岁、70岁、75岁、80岁、85岁时,"喜洋洋"分别提供10%基本保额的定期祝寿金;至90岁则可获得200%基本保额的满期祝寿金。
与此同时,友邦保险着重通过个险渠道发售了"金喜洋洋"年金产品,据其销售人员介绍,其缴费期为8年,客户可自由选择缴费期结束后每年领取年金的数量。例如,如果客户选择缴费8年后每年领取1万元年金,则现在每年需缴费5万元,受益人可一直领取到88岁,在65岁、70岁、75岁时还可领取10万元的高额生存现金,在88岁期满当年,还可领取20万元满期金,每年的分红则另外计算。
同样,新华人寿新推出的"锦绣年华"则也侧重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年缴保费3000余元,就可以从60岁开始,按年领取4000元养老金直至80岁;至81岁时还可一次性领取20000元祝寿金灵活安排晚年生活。一旦在养老年金领取前身故最高可拥有达136000元的身故保障,在60岁前还拥有最高达70000元的全残保障;在养老年金领取后身故最高可拥有达80000元的身故保障。
此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针对通胀担忧和加息预期,对现有的分红型保险进行改造,使其更具有抵抗通胀的功能。
太平洋寿险的"人生四季福相伴"产品组合,可以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具体需求进行配置,使产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
中国人寿的新款"福禄系列"分红险也更加自由灵活,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具有重疾和豁免保费功能的专属附加险。
需求转向保障生存风险
据保险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寿险商品的需求形态发生转变,寿险重心自承保死亡风险的人寿保险逐步转向承保生存风险的年金保险。"以前大家都认为,保险是出了事情以后才用得着的,现在人们的投保需求转变了--为了给未来生活提供更好保障。简单说,以前买保险是死后才保,现在则是保活,即保障生存风险。"该人士解释说,现代人的寿命不断增加,对于未来的规划往往因为生存过长而带来另外一种风险。"赵本山的小品说得好,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是"人活着而钱没了"。因此,如何为未来可能的生存进行足够的保障及财务规划就越来越迫切。"
资料显示,美国自1970年以来寿险发展即由年金保险带动,目前美、英等欧美国家的普通寿险与年金业务大多呈现4?6的状态。当然,年金保险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有关,一方面,社会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人们的养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年金保险在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体系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养老单纯依靠社会养老保障是难以满足需求的。此外,各国对年金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们通过购买个人年金保险提供养老保障。目前,我国也正在研究进行税延型养老险的试点办法,有消息称,相关试点有望在今年内展开,一旦相关办法可以出台,将极大刺激年金保险的发展。
社保难以负担养老责任
虽然养老储备观念已经开始普及,但大多数中国人仍没有明确的养老资金储备计划。据调查,有很多中国受访者把退休收入的责任推给了政府,希望依靠社会保障来应对晚年生活。而事实上,目前社保的保障范围也仅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且社保"保而不包"的特点也给其养老功能在深度上打了一个问号。
此外,据社保专家介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目前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已经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据记者了解,到2006年12月底,广州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账户结余67.21亿元,空账率33.40%。且不说实际个人养老账户中的空账问题,仅是这项改革就使得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比例减少3%,将直接造成退休后的每月养老金的减少。
尽管3%的调整对每个人的具体影响并不相同,但是对越年轻的人来说,影响越大。因为每个月入账的减少和累积时间的拉长,复利的因素被不断放大。在综合了通胀等因素后,调整后的养老政策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未来每月基本养老金的减少额可能达到1000元左右。此外,养老政策的调整对收入越高的人群来说,影响越大。因为收入越高,被划入统筹的绝对数字越大,将来的养老金向社会平均线倾斜,造成退休前后收入的反差越大。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希望通过社保渠道养老的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依靠这种保障途径可以获得多少退休收入。
案例解读
那让我们计算一下:以23岁的张小姐为例,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目前月工资大概是4000元,拥有社保、医保。以4000元税前月收入计算,假设张小姐的工资按照4%的速度增长,计划53岁退休时,其每月可以有10253元收入。扣除失业保险(1%)、医疗保险(2%)、养老保险(8%)、住房公积金(8%)和个人所得税(1025元)后的收入为7280元。预计退休时,她可从社保领取养老金1989元,相对于退休前月工资总额7280元,退休后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为27%左右。
对于养老金的数额,主要评价原则是以生活质量不因退休而受到影响。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退休时的工资替代率应达到在职时工资的80%,就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目前,社保的替代率不到30%,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准。如果想确定需要多少钱才能安稳养老,可以参照工作所在地的平均收入来测算。比如,目前广州市月社会平均工资为3020元,假设按照4%的速度增长,30年后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为7741元,那时如果退休能领到6193元(7741元×80%),就基本可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需要。当然,具体的数额还要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确定。
仍以张小姐的收入为例,53岁退休时的社保可以提供养老收入为1989元,而充足的额度应该为7280元×80%=5824元,缺口为3835元。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假设要养老到80岁,则需要补充的养老金总额为115万元(3825元×12个月×27年)。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额度,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为宜,所以投保29万元至46万元的商业养老保险是比较合适的。其它缺口资金可再通过银行储蓄、固定资产投资(如房租)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