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让利于民 危旧房改造创“重庆模式”

来源:重庆商报
2010年02月24日10:55

  让利于民 危旧房改造创“重庆模式”

  市政府已核定新建安置房项目已启动建设31个,还将通过购置商品房、经适房、二手房满足拆迁住房需求

  沙坪坝区新桥,杨中华在自己的新家里做清洁 记者 张路桥 摄

  旧房改造城市复兴民生篇

  这些年,重庆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有不少群众住在破烂不堪的危旧房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市内有的地方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危旧险房,反差很大,当领导的不能无动于衷,这有个对老百姓的感情问题;要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迁建房的面积比原来大,质量比原来好,户型设计要方便、适用,让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真正受益。——薄熙来

  重庆将结合危旧房拆迁,在主城约10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上,规划布局20~50个居民聚居区,筹集资金建设一批安置房,让被拆迁群众有房住。 ——黄奇帆

  开栏语:

  对坐落于群山和两江之间的重庆,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第一印象是:“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然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背后,却“隐藏”着一块块伤疤:786万平方米危旧房,不少市民居住在设施落后、狭窄拥挤的破旧房屋内。2008年,一场关乎民生和城市“复兴”的攻坚战——危旧房改造,在全市打响。如今,数以万计市民,搬进了处处见绿、环境优美的小区,享受着新家带来的幸福生活。今年,重庆将完成3年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伴随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一座站立着的国际化大都市,正跃登世界舞台。今日起,本报将从“民生”、“环境”、“经济”和“观察”方面,逐一解剖危旧房改造带来的“重庆版城市复兴运动”。

  危旧房改造,让沙坪坝的杨中华,前年底告别20平方米的蜗居,搬进了新桥新村88号70平方米的新家。邻居跟他开玩笑:儿子现在也好谈恋爱了。随着今年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收官,将有更多拆迁户将乔迁新居,过上环境优美的小区生活。市城乡建委称,目前,市政府已核定的新建安置房项目53个,现已启动建设31个,并将通过购置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满足拆迁市民的住房需求。著名经济学家胡星斗认为,重庆的危旧房改造模式,是让利于民的城市复兴运动。

  住新房儿子可以谈恋爱了

  “没有想到,我们一家也能住上处处见绿的小区房!”2月5日,新桥新村88号住户杨中华坐在两室一厅的新家内感叹,“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现在他的房子建面有70平方米,只住了4人。

  “我在沙坪坝中心岛住了48年。”杨中华唏嘘不已,50岁的杨中华是土生土长的小龙坎人。杨中华在家中排行老二,加上父母与兄弟姊妹六口人,1960年起,他就住在中心岛内20多平方米的蜗居内,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有着贫嘴张大民的相似经历。没有卫生间,父母买来痰盂充当夜壶。后来兄弟姊妹陆续成家,搬出去了。自己则和母亲、妻儿住在中心岛内。儿子20多岁了,杨中华说,住房太挤了,孩子恋爱都不好谈。

  2008年底,他搬进了现在的新居。杨中华说,有绿地、有健身器材、更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和阳台。他指着对面一块正在拆迁的工地说:“那里也将建一个漂亮的小区,据说还有一个大超市入驻,我们以后生活将更加方便了。”

  一位邻居跟杨中华开玩笑:“你们家娃儿现在也好谈恋爱了噻,是不是?”杨中华憨厚地笑了笑,不置可否。

  3年危旧房改造今年收官

  昨日中午,大渡口春晖街道柏桦小区,45岁的范家会说,他们暂时租住在这里,待大渡口区“古渡春色”安置房项目建成后,她将圆一辈子的新房梦。“新家在高速路口,交通便利,只要5分钟就能到大渡口商圈。”接受采访时,范家会一直满脸堆笑。

  这样的日子,范家会已盼了20多年了。此前,范家会一家住在大渡口区马桑溪正街20号,即使是到最近的百花村买菜,也得背着竹篓翻山步行40多分钟。去年,马桑溪这个被称为“城市孤岛”的地方,被纳入了大渡口区危旧房改造计划。

  生活因危旧房改造发生彻底逆转的,远不止范家会一家。市城乡建委称,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启动危旧房改造片区164个,完成危旧房拆迁405.49万平方米,50663户居民告别了破旧的房屋,搬进了新居。

  今年,我市将改造危旧房15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3年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市城乡建委称,目前,市政府已核定的新建安置房项目53个,现已启动建设31个,共221.91万平方米、32612套。并通过购置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共计156.32万平方米、22410套,满足拆迁群众的住房需求。

  样板

  大渡口安置房

  建在全区最好地段

  1月18日,大渡口区“古渡春色”安置房项目开工现场,范家会一大早就挤到开工典礼最前头。

  市城乡建委称,该项目占地7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56亿元,可安置危旧房拆迁居民4200余户,是我市目前开发规模最大的安置房项目。小区绿化率达40%,有漫步公园、体育器材、托儿所等配套设施,小区前还要建一个1万平方米的广场。范家会估了一下,从“古渡春色”小区到步行街车程不到5分钟。

  据悉,大渡口区规划建设的安置房建设项目,均位于交通便捷、周边配套完善的成熟地段。其中,约4.6万平方米的“仁有逸景三七”项目与“生态商圈”步行街距离仅300余米,今年将交付使用;而“秋实春华”项目位于新山村轻轨站对面,主体工程已启动。

  南岸购商品房

  安置全部拆迁居民

  南岸区是我市主城区唯一一个全部购买商品房安置拆迁住户的区。该区组建了政府性业主公司,由政府担保,团购商品房安置拆迁群众。

  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南岸区采取团购的方式,购入东海新洲、昕晕·莫比时代、江南丽景等高品质商品房房源,安置拆迁户。“这种方式,政府节约了安置成本,也给居民带来了实惠。”南岸区相关负责人称,当时选择实物安置的居民,房屋价格现在每平方米上涨了1000多元。据悉,在2008年房价低迷时,选择货币安置和实物安置的居民比例为7∶3,房价上涨后,现在两者比例变为3∶7。

  目前,南岸区共有1万余户、3万多群众彻底告别了低矮破旧、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的危旧房,住进了高品质小区房。

  专家点评

  危旧房改造 实现扶贫济困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学研究会会长胡星斗:

  危旧房改造 实现扶贫济困

  不少危旧房片区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底层是数量庞大的困难居民群体,当地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金字塔”中上层的人员不断外流,加剧了区域社会生态的恶化。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学研究会会长胡星斗认为,这些区域发展停滞,各种矛盾交织,积累了大量不稳定隐患,无疑是城市的“伤疤”。重庆通过危旧房改造实现扶贫济困,老百姓生活发生了逆转,这堪称协调、均衡发展的“重庆模式”。

  他认为,在多年的危旧房改造中,重庆把改造是否给困难群众带来更大的福利,作为对主城各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危旧房片区的群众“自我改变命运”的能力,还比较弱。胡星斗认为,下一步,政府应通过建立各阶层分享发展成果的机制,避免出现拉美式的“贫民窟”现象。

  目前重庆在拆迁过程中尽量让利于民,增强拆迁人群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已开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