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下午获悉,由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负责起草的《关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行专业化运营模式的议案》,正准备通过人大代表提交到人大会上。而环境商会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城市垃圾处理管理及政策支持的提案》和《关于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立法的提案》,已经确定以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的形式提交。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低下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导向。”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说,这项政策导致的结果是,污染类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而企业本身又缺少这样的技术储备和人才。
上述议案称,实际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种技术能力,或者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致使污染治理设施建成后,往往不能正常有效地运行。更有甚者,“谁污染、谁治理”政策还为企业偷排超排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也给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带来难题,增加了执法成本和执法难度。
据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显示,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其中工业企业污染中的50%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对化工、石油等部门的一些重点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善,有的企业的废料流失率高达86%。同时,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企业没有自觉地控污减排,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环境压力。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从2001年的17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4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6%,然而同期的工业污染治理效果却没有同比增长。以工业废水为例,2001~2008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5.2%,而同期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年均增长率仅为0.9%。
“近年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模式已在电力行业得到了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骆建华称,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合同方式委托专业环保公司进行污染治理,借助专业技术和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如浙江省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后的达标排放率可达70%~8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90%以上,与污染企业自行运营相比,达标率提高了30~50个百分点,运营成本节约了10%~20%。
上述议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排污企业集中区采取污染集中治理的模式,实行专业化运营。同时研究制定鼓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的税收、收费、服务价格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010年,中国投资者频道——第一财经电视通过宁夏卫视面向全国播出,覆盖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25个省、市、自治区、88个地级城市,影响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人群,有效收视人口近4亿。
更多内容详见“宁夏第一财经、搜狐财经联手出击两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