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黄武锋实习生叶丽
浦发银行(600000.SH)计划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直接受影响的无疑是原战略投资者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本就所剩不多的3.39%的浦发股份,无疑将再度被稀释,而且从最新局面来看,花旗此前关于增持浦发股份比例至19.9%的承诺,随着时间流
逝,似乎也已失效。面对早报记者的问询,花旗方面给出的最新答复是“不予置评”。
这是怎么了?难道外资真的对中资银行已经不感兴趣了吗?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抛售
中国银行股份,美国银行减持
建设银行,新桥投资拟转让
深发展股份给
中国平安,再到如今花旗“冷对”浦发银行再融资,种种迹象均指向一点——外资与中资银行近五六年的热恋行将结束。
“他们就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善事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直指,“机构的目的本来是盈利。”他说,这些外资战投进入之初,中国银行业“没钱没技术”,确实需要引进外资来发展自己,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已有多家银行的市值进入了全球前十。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则分析称,直接原因可能是金融危机导致其需要套现满足自身资金需求,但另一方面,外资也担心中资银行股价是否能持续增长,减持以回避股价贬值的风险;第二点则是,由于监管所限,外资发现依靠不超过20%的股权难以大展拳脚(编注:外资持有单一中资行股权的法定比例上限为20%,合计持有中资行股权的法定比例上限为25%),而现在通过在中国设立法人银行,外资已可不需要与中资银行合作,也可拓展中国业务。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外资与中资行的这段婚姻。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对中资行的一个教训,说明不能期望吸引外资来实现引“智”,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自身的经营模式,而此前的银行股是“贱卖”的。该人士说,现在外资入股的目标已经纷纷指向了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在这其中也要防止“贱卖”,防止出现新一轮外资入股、套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