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国资委责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3月19日10:27

  78家“不务正业”的央企“撤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议央企应当全面退出房地产业,而《政府工作报告》“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更是言犹在耳。然而,3月15日,北京一天就诞生了三个新“地王”,始作俑者正是央企。有评论认为,如此“地王”

频出,是给调控政策一记响亮的耳光。昨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2009年16家央企房地产板块一览

   资产总额:5616亿元

   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85%

   净利润:188亿元

   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净利润 94%

   16家保留央企名录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127家央企超7成涉足房地产

   央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按照国家对国有经济的要求以及国资委的部署,央企已明确主要集中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通过做强做大主业发挥应有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事实表明,央企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已到了非引起重视不可的程度。根据国资委的数据统计,目前127家中央企业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竟达94家,比例超过七成。其中,除16家主业中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其余78家均属于“不务正业”。昨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这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将退出房地产业务。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加紧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过去几个月里,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声浪四起。3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北京市四环路内商品住宅期房均价首次突破3万元/平方米,六环路外的房价也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就在同一天,北京土地市场接连诞生3块“地王”,并分别创下52.4亿元总价纪录,以及2.75万元/平方米和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纪录。

   对此,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昨日介绍,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央企大批“撤退”对地产市场影响有限

   国资委确认和公布的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有16家。据初步统计,2009年,这16家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国资委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央企业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

   缺乏执行细节效果受质疑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在北京一日三地王后,国资委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有力,因此短期内会刹住央企高速拿地的快车,并会在短期对疯长的地价形成有力遏制。

   虽然国资委的行动意义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其长期的真实效果表示质疑。对长期效果的质疑,主要来自执行细节上。

   按照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陈云峰提出,届时如果这些企业不退出,国资委有什么有效的手段不?如果16家之外的央企子公司跟这16家央企的子公司组成了合资公司,或者进行了参股,又怎么算?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则提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10余家大型地产企业一直是拿地的主力,依然不受影响,土地市场的影响很难短期见效。

   综合新华社 北京晨报 中国青年报 京华时报

   银根收紧

   银行不得向囤地捂盘房企放贷

   央行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对于经金融机构尽责调查发现或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存在囤地、炒地、捂盘惜售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不得发放新增贷款,已有贷款要迅速采取保全措施。

   这份《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银行要加强区域风险评估,适当提高贷款条件。各金融机构不得为争夺客户而随意降低贷款标准。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严禁对项目资本金不足、“四证”不齐等不合规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应持续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周期与房地产市场运行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贷款质量影响等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信贷结构,防范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通知指出,继续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需求,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购房用途和住房性质、抵押物价值和变现能力、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等因素,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在贷款利率下限和最低首付款比例之上确定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严格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银监会近期接连出台措施,堵截房地产企业囤地的资金来源。银监会上月曾下发通知,要求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这意味着,信托公司不能发售以土地贷款为投资方向的信托理财产品,此前,房地产开发高度依赖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综合中国证券报 北京晨报

   权威分析

   人民日报昨刊登批评文章称——

   央企“地王”频出助推高房价

   尽管是传统的交易淡季,成交量明显下滑,尽管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各级政府官员不断地坚定表态,但似乎仍然勒不住房价继续上涨的缰绳。

   许多普通购房者原本认为房价会在本轮调控中稳定甚至有所回调,而创纪录的房价和地价却让他们再度感到焦虑和恐慌。房价要涨到什么时候?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政策能否起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标,正变得更近还是更远?

   普通购房者“就这样被抛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北京六环外期房均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9元/平方米。同期,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头两个月共为5335元。据此推算,一个普通的两口之家年收入大约6万元左右,按照目前的价格要在六环外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这意味着,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甚至中等收入家庭已经很难在六环内买房置业,他们几乎已经被北京的高房价“抛弃”。于是,广大普通购房者不得不面对“买不起、买不到、没保障、不敢租”的尴尬境地,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庞大的“夹心层”。

   “房价不断上涨,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由于近几年首都北京快速发展,城市价值不断提升,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也不断增强,由此带来的房地产价值提升和住房供需矛盾,推动房价不断上涨。但涨幅过快、大多数普通购房者无法承受高房价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这种局面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后果令人担忧。”董藩表示。

   缺乏制度遏制央企“地王”冲动

   又见“地王”,又是央企。

   今年初,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北京土地市场曾出现过冷清的场面,2月24日进行的“虎年第一拍”甚至以一半地块流拍宣告收场。就在人们普遍认为土地市场冷清预示着开发商对市场预期发生改变,房价有可能迎来“拐点”的时候,3月15日一天之内便诞生3块天价“地王”,且竞拍现场竞争激烈,让人们大跌眼镜。

   事实证明,尽管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但开发企业对北京等一线城市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仍然看好。

   “调控政策对市场会产生一定影响,势必让购房者观望,但不会有根本影响。”万科北京公司总裁毛大庆告诉记者,“今年调控政策的特点是有保有压,既要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又要保证销售量的稳定。只要销售稳定,开发商就可以看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天内拍下3块“地王”的,全部是有央企背景的房地产企业。

   “最大的危害是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土地价格这么高,房价能不高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调控政策逐渐落地,今年前两个月楼市成交量下滑,土地市场趋于冷清,购房者也逐渐摆脱恐慌,开始观望。房地产市场正在向逐渐趋于理性和稳定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健康的调整。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央企如此不惜代价推高地价房价,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平稳局面,使市场再度出现非理性的涨价。“央企应该是楼市的稳定剂,而不是催化剂。”上述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制度,来遏制央企的‘地王’冲动。”

   据人民日报

   新华社昨发文提出疑问——

   开发商两头吃紧能否松动房价

   一头,是开发贷款总量下降,市场陷入僵持导致销售回款“入账”放缓;另一头,是土地购置支出上升,且更多项目面临开工带来资金压力。近期,不少房企颇有些两头“吃紧”的味道。在此情况下,开发商“不差钱”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银根收紧能否倒逼商品房降价促销、高房价松动?

   截至3月13日,已有115家地产公司预告或年报公布了业绩,占地产板块的一半以上,业绩平均增幅达到205%,业内预计2009年行业平均增长在60%左右。国信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方焱认为,由于去年楼市销售火爆,几乎所有开发商都超额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加大了资金回笼速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也给房企提供了方便的融资渠道。

   在民企上海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看来,期待开发商主动降价促销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开发商短期内“不差钱”,降价动力不足。

   戴志康称,开发商不缺钱也是“地王”频出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央企、地方国企可以凭借政府信用拿到大量贷款,一些上市房企也能很容易融资。相关数据显示,招商地产中粮地产、保利地产、荣盛发展等近20家上市房企今年以来买地金额超过250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收紧很难紧到这些企业头上”。

   业内人士认为,最近中央连续出台组合拳,打击楼市投资投机,造成市场观望情绪日益浓厚。虽然目前开发商对外一致表示出“不差钱”,但如果整个市场发生变化,房企资金链将再次面临考验。在市场销售低迷的时期,当开发商没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去囤地和囤房时,降低房价回笼资金将是唯一的选择。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认为,房价降与不降的博弈主要看后市成交情况。目前除了宏观经济面比较乐观外,主要是新建商品住宅供应依然偏紧,在卖方市场中开发商很难会主动降价。一旦成交量萎缩,宏观调控政策打消房价过快上涨的预期,在开发商出现回款困难的情况下,必然会考虑以合适的价格出售楼盘弥补资金的不足,“不一定是降,但肯定会让房价‘跑’得更慢一些”。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