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搅浑电动车市场 低碳经济蛋糕咋越做越小
来源:
北京晚报
2010年03月24日15:11
“厂家又给换了一家4S店,还不提供上门服务,我的电动车不知何时才能修好?”周先生最近很是烦恼,新买的电动车,不仅频频发生故障,专卖店还变戏法似的凭空消失。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电动车市场价格战的逐步升级,被迫关门而导致维修无门的状况也越来越多。
半年不见了两家店
周先生告诉记者,半年前,他在和平西街的一家电动车专卖店,花两千多元买了一台“妞妞”牌电动车,骑了半个月后,喇叭出现了问题,送回专卖店维修时,发现店面竟然被撤销了。“我费了半天劲,找到了电动车企业在北京的办事处,他们给了我安定门4S店的地址,才把按钮给换了。”本以为修车风波到这儿就结束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电池又供不上电,而更蹊跷的是,和第一次一样,安定门的4S店也突然不见了,厂家又提出去官园的第三家专卖店维修。“当初推销时承诺便宜又高质,可半年内不仅坏了两次,两家店也是说消失就消失,我看三月的天也没它变得那么快。”周先生感觉自己就像上了“贼船”,活生生被套牢了。
而被套牢的并不止周先生一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的电动车经销商里,能做够三年的已经越来越少,超过五年的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在干了一年半载后,就因为经营亏本而被迫转行,而那些卖出去的车,也像没爹的孩子似的再也找不到维修的地儿。
恶性竞争的特价大战
“特价999元”、“特价1299元”……周二下午,记者在东四环的一家电动车专卖店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特价标牌。“你不促销,根本没人来买。”店内营业员说。从2006年末85折让利的初试牛刀,到如今的两折清仓,短短三年间,北京的电动车行业陷入了一场特价狂潮中,而在这依赖价格的恶性竞争中,牺牲质量就成了一些厂家弥补差额的手段。
电动车经销商刘先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06年,一台36伏的电动车能卖到3000元;现在,同样功能的一台48伏的电动车才卖1000元左右。价格降了六成左右,可生产成本并没有同步降低。“电动车行业其实是个门槛很低的产业,这个行业里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小厂家,靠"攒"机器谋生。他们为了增大销售,率先吹响了特价号角,然后再用更换配件、降低配置等手段来减少生产成本,所以消费者在买了一些所谓划算的低价电动车后,很快就会发现车子的质量不好,维修也跟不上。”
借力低碳突出重围
根据首届中国电动车行业年会的数据,一辆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行驶一万公里,可以减排479公斤二氧化碳,这就等效于少用了479万只塑料袋。面对越来越堵的交通状况,节能且行动自如的电动自行车,本来应该拥有不错的市场,可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电动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500万辆和2000万辆,产能过剩达25%。业内专家指出,混乱的价格战,已成为损害产品质量、阻碍产业发展的巨大桎梏。
对此,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金龙认为,低碳经济的提出,为电动车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虽说价格战是任何产业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是让竞争不下去的企业自动关门的手段,但这种价格的竞争必须是良性的,恶性的价格战是成熟产业不能留的毒瘤。生产商和经销商要抓紧规范销售,提升质量才是扩大市场的基础。(赵莹莹) (来源:北京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