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上月买走厦门三成房 3月厦楼市量价齐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16日11:48
3月份厦门房地产数据显示,上个月的厦门楼市量价齐升,省外购房人群达到32%之多。这是继2004年以来,省外购房人数比例第二次冲上30%关口。有消息显示,在这些省外购房者中,温州人占了较大比重。而就在昨天,新政出台,二套房贷首付提高到50%,速度极快。
新政的影响尚未彰显,但我们首先要弄清:温州人到底来了多少?他们在厦门买了多少套房子? 他们为什么来厦门?他们会对厦门的房价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们买了多少套房?
温州人是在最近一个月时间里突然增多的。
“一个月来,我一个人就接待了三四个温州客户,你算算看,厦门有多少中介,会碰到多少?”位于前埔的一房地产中介小李这样告诉记者。另外,至少有十个楼盘的人士表示,销售现场有不少温州人的身影。
对于温州人到底来了多少,谁也无法说清。但记者通过统计各楼盘数据、相关人士说法后发现,最近的一个月,温州人在厦购入的房子数量有五六百套,占到购房比重的30%。
他们为什么来厦门?
温州人并不是最近才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注意到温州人的情况。”海沧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温州人张云 (化名),去年12月份在海沧买了两套房产。省外购房人数,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陡然增加。在去年7月-11月,省外的购房人群比重从未超过20%,12月,竟一下飙到27%。到了今年3月,这一比例达到了32%。
张云分析,这主要归功于岛内外一体化。“前几年炒房团炒岛内,但岛内太小。现在要发展岛外,他们认为可炒的机会又来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动车的开通。“动车开通之后,从温州到厦门的时间只要三四个小时。”一位温州购房者说。
房价会不会受影响?
温州人并不是什么房都买。几位房地产中介人员反映,温州人最喜欢两种房:海景房和城市中心区域的房产,并以海景房为主。
“我们只买新房,不买二手房。”一位温州投资客补充。他们购置的房产有两个标准,一是价格相对较低,二是区域价值较好,升值空间才大。“很难想像,漳州还会有5000元以下的房子,所以我们就去了。”
旺荣房地产总经理王世忠认为,温州人炒房,会加速房价上涨,但除了以上类型的房子,其它房源受到的影响不会那么大,市场上还是会有一些好的房子,尤其是二手房。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二手房的价格随意性较大,要淘才能淘得到,需要至少花两个月的时间去挑选。
炒房者说
炒房期望回报率一般是一年10%
温州人对待炒房持何态度,又如何操作?昨日,记者采访了一名在厦的温州人(以下“记”指记者,“温”指该名温州人)。
记:为什么全国到处都有温州人炒房的身影?
温:温州人眼里的钱有两种,一种是死钱,一种是活钱,不管怎么样,不能让手里的钱变成死钱。温州人买房相当于储蓄。比如我有一个朋友,目前手上有400万元,实业缩水无法投入,今年的股票又不大行,如果放在银行,等于是在缩水,变成了死钱。
记:你手上有多少套房子?按揭还是全额?
温:9套。其中7套已还清,厦门有2套,按揭还没还清,不算是自己的。
按揭并不是因为没钱。温州人有一句话———第一套房子必须是自己的,让老婆和孩子有个安身之处,从第二套房开始,所有房产都要和银行共同承担风险。
记: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像温州人一样炒房,会使房价疯狂上涨?
温:我应该不属于炒房,我在厦门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 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城市,首先买房。真正的炒客,我也很讨厌。
其实温州人没那么可怕。温州人的介入会使房价上涨,但上涨幅度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现在厦门的购房者很理智。炒房者一般对房产的期望回报率是一年10%,顶多20%。
不过,今年我不会再投资房产,我感觉,今年的房价涨幅已经被透支了,房价已经处于高位。
业界说法
房地产企业:我们不太需要他们
“对于温州人,我们并不大需要他们。”翔安一家国有房产楼盘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公司准备推出80多幢别墅,温州人口气很大——— “有多少我要多少”。但销售人员认为,这种话只能理解成谈判技巧,从客户反映来看,楼盘不需要温州人推波助澜。
这种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态度。另外一家国有企业的杨姓负责人表示,炒房团介入会使得房价上涨过快,涨得越快预示着可能跌得更凶,不利于大型国企后期的开发计划。
媒体热议的炒房行为,引起了上至国家下至地方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管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相关人士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期内的投资行为,尚难形成气候。
另外,记者在采访时还经常被温州人问道:“厦门市政府是不是要搬到海沧?”这种传言,泉州也有。
这一荒唐传言来自哪里无从考证。房地产专业人士程凌虚分析,这肯定是一种误导。温州人会到厦门买房,肯定离不开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引导——— 比如到温州去做推介会,设立销售点。这种消息,有可能就是这样以讹传讹传开的。
“就这一点分析,说明来厦门的温州人只是一些散户,他们的消息来源太不可靠。”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记者 吕寒伟 实习生 梁静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