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青海庆泰信托债权清偿的首个兑付日,但债权人没有拿到真金白银。庆泰信托的重整管理人——青海盛通律师事务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钱早已到账了,因为抗震救灾,人手不够,兑付日往后顺延,已经通知了债权人。”
埋单者是大型央企中国
五矿集团,此次债权清
偿的1.16亿元绝大部分来自五矿集团。在清理完债务,“壳”被洗干净之后,庆泰信托近期有望重生。
这也是2007年6月1日《企业破产法》颁布以来,国内首例金融机构采用司法重整方式重组。过程尽管曲折,但结果皆大欢喜,青海省政府避免了掏钱为“问题”金融机构埋单,五矿集团以1亿元左右的成本获得一个信托牌照,而债权人也挽回了部分损失。
五矿集团亿元买壳
庆泰信托成立于1997年10月18日,注册资本金为1.67亿元。2002年7月17日获准重新登记,注册资本金增至3.28亿元。2002年,庆泰信托采用承诺高额回报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操纵
桂林旅游股票,2003年11月,桂林旅游股票崩盘,庆泰信托违规问题再也无法隐藏,各地分支机构纷纷关闭。
2005年7月8日,庆泰信托被银监会责令停业整顿。同日,银监会委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组成停业整顿工作组对庆泰信托实施停业整顿,接管庆泰信托决策和经营管理权。此后,青海省政府一直在与潜在的买家谈判,主导庆泰信托重组工作。
重组方最终花落大型央企五矿集团,此前传闻的重组方西宁城投、中保集团等股东则不见踪影。2010年1月初,五矿集团与青海省政府庆泰信托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重整庆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庆泰信托重整后,五矿集团将拥有其66%的绝对控股权,并将更名为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此后,庆泰信托的重整驶入快车道,并于近期实质性启动。
4月26日,庆泰信托重整管理人在《青海日报》发布公告称,根据2009年11月19日第2次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且经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青海高院)裁定批准的庆泰信托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以及经青海高院裁定认可的《庆泰信托公司重整第一次财产分配及债权清偿方案》,管理人现对青海高院(2009)青民二破字第1━10号《民事裁定书》认定的庆泰信托公司职工债权、自然人债权和50家机构债权人之普通债权予以清偿。
其中,第一顺序职工债权按100%的比例清偿,清偿额为1183215.31元;自然人债权按100%的比例收购后,偿还收购资金32661224.76元;第三顺序50家机构债权人之普通债权,按债权总额10%的比例清偿,合计清偿额为81805200.79元。
此次总计清偿的金额约为1.16亿元,绝大部分为五矿集团提供。“五矿集团1亿元就买到一个信托牌照,非常合算,一个信托牌照现在市价在10亿元左右。”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
首例司法重整方式重组
引人关注的是,庆泰信托的重组还是2007年6月1日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首例采用司法重整方式重组“问题”金融机构。
庆泰信托并不是第一家进行重整的金融机构,但此前,中农信、中创、广信等公司进行处置时大都是由国家对风险进行兜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退出,而此次庆泰信托的重整采用了市场化的方式,青海省政府也没有掏钱埋单。
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北京红日会计师事务所对庆泰信托进行的审计结果表明,以停业整顿日为基准日,庆泰信托总资产为0.64亿,总负债10.56亿,净资产-9.92亿。
庆泰信托的资金缺口高达近10亿元,如果采用破产清算的方式,50家机构债权人将“颗粒无收”。而青海省政府也可能被迫掏钱兑付自然人债权,以避免危及社会稳定。
青海省政府最终决定保住庆泰信托的牌照,采用司法重整而不是破产清算的方式。在国家对信托行业几次大的整顿之后,信托牌照越发值钱,青海省政府的思路是,将这块牌照卖掉,卖壳的收入用于兑付职工和自然人的债权。
2008年,最高法院、银监会及青海省政府近期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意见,支持庆泰信托进行司法重整。
而对于庆泰信托的债权人而言,破产重组也是无奈之下的“次优选择”,如果破产清算,机构债权人将颗粒无收,而司法重整的方案实施后毕竟获得缩水到10%的债权兑付。
而庆泰信托变身五矿信托后,注册地仍在西宁,并将增加资本金至10亿元以上,青海唯一的一家信托公司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