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的爆发式增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所蕴含的风险开始为业内所担忧,近期银监会就要求严格限制向地方融资平台下的新项目发放贷款。在政策收紧的背后,如何缓解贷款风险已经成为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考验。
数据显示,去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达到了7.38万亿
元,同比增长超过7成。在去年全国新增的9.6万亿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约为3万亿。三大行去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共计1.79万亿元。其中,
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200亿元,
建行和
中行分别为6463亿元和4243亿元。
由于去年的4万亿投资拉动,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而很多公共事业贷款都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来运作,这部分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普遍出现了上升。工行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贷款占比由2008年的8.5%提高到12.9%。
兴业银行该部分贷款占比达到11.98%,同比提高了7.0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公共事业贷款占比9.99%,提高了3.05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四大国有银行主要承担着对基建项目的贷款支持。去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大量项目,中小银行也开始积极涉入该部分业务。尤其是一些城商行,与政府项目相关的业务大量增长。
北京银行公共设施类贷款占比高达18.45%,提高了2.88个百分点。
宁波银行该项贷款占比达到11.17%,提高了5.6个百分点。
虽然各家银行纷纷争抢这部分业务,但实际上由于投向的是基础设施项目,实际收益率较低。统计显示,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而乡镇一级的融资平台收益大多为负。
从目前来看,由于建设周期通常都在两三年以上,有的甚至要到五年以上,因此公共事业类的贷款风险还不会立刻显露。工行该部分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07%,兴业银行更是为0。不过从长期来看,由于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又缺乏还贷能力,地方债务的扩张对于银行系统的风险不容小觑。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银监会也多次提示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并要求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既要引起足够重视,也不能盲目夸大。毕竟财政偿还能力较强的省市级融资平台在银行贷款中还是占据主要的比重。对于有些贷款项目来说,拥有固定收益和稳定的现金回报,未来的收入可以预期,比如道路及桥梁建设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贷款,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还款计划,并纳入了财政预算,因此存在较大的保证,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需要对不同的地区和贷款项目分类对待,实行分类管理。关键是要制定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并鼓励多渠道融资,降低地方政府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从而减少银行系统的风险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