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险资近期“扫货”大买基金 抄底时机或来临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5月19日12:06
  [编者按]“国寿这段时间买了约百亿元,平安也在买,在我们这边就买了2个亿。”日前有基金界人士透露,在市场下跌到2600点附近时,保险资金开始大举买入股票和基金。

  险资近期“扫货”大买基金 抄底时机或来临

  “国寿(中国人寿)这段时间买了约百亿元,平安也在 买,在我们这边就买了2个亿。”日前有基金界人士透露,在市场下跌到2600点附近时,保险资金开始大举买入股票和基金,特别是周一大盘大跌逾5%的情况下,更多险资机构进场抄底。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价值底已经出现,可考虑逐步加仓,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现在还是谨慎观望为好。

  多家险资加仓基金

  记者日前在与某基金公司人士交流时,该人士透露,近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已经在买基金,其中中国人寿出手最大方,合计投入了近百亿元用于“扫货”,平安买得也比较多,“在我们这边就买了2个亿”。

  《东方早报》昨日的报道也指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账户和传统账户周一大举申购各大基金公司指数基金,据不完全统计,申购华夏5亿元、博时4亿元、易方达3亿元、华安1亿元,当天的累计申购量“至少在15亿元之上”。另外,中国太保周一也申购了2000多万元的基金。

  “已经跌了20%啦,而基本面较年初并没有很明显的恶化,部分公司的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了,险资加仓很正常。”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保险机构每个月都有资金流入,需要进行配置,而现在的市场点位相对前期安全边际要大得多,因此,申购基金会更踊跃。

  据他了解的情况看,险资近期加仓的主要是基金,也有部分估值较低的个股,这反映出险资认为,系统性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但个股的风险则未完全释放,所以选择基金来规避个股的风险。

  “不排除部分险资是博反弹,因为成本低(千万元及以上的基金申购成本为1000元)。”前述基金人士指出,某大型保险公司非常爱波段操作,有几个点的收益率就会走。也因此,前段时间多只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就是为了避免基金净值受到频繁冲击。

  下探空间较为有限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现在是否是抄底的合适时机呢?对此,业内人士观点不一。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好买)认为,导致本轮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地产调控预期再起,房地产股领跌,并带动相关周期板块下跌;其二,外围市场下跌,为A股带来压力;其三,市场供给压力增大。本周两市解禁股达113.70亿股,是今年以来的第三大解禁高峰;同时,农行、光大IPO消息,也对银行股产生负面影响。

  好买认为,市场虽然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但下降的幅度已经有限,现阶段可逐步建仓。

  理由也有三条:其一,经过连续的调整,大盘股的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小盘股的风险也得到部分消解;其二,宏观政策将维持观望态度,近期将仍是采用数量工具调控为主;其三,大基金公司5月初以来普遍持续减仓,目前仓位略高于七成,而历史低位在67%。大部分基金公司仓位已处于低位,进一步杀跌的动能较为有限。

  不过,今年以来排名靠前的阳光私募源乐晟的投资总经理曾晓洁仍对指数表现不看好。他表示,下跌的空间不确定,要看地产政策和通胀两个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两个因素仍是朝坏的方向走,“四季度时情况会明朗些”。他在参加私募排排网的问卷调查时坦言,自己所管理的私募产品目前的仓位只有两成左右。 【作者:强燕 来源:新快报】

  保险巨头逢低捡货 上周开始大把买基金

  被市场视为“先知先觉”的保险资金似有逢低捡货之势。来自投行及基金公司的消息称,2700点下方,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保险巨头自上周开始大把“撒钱”购买基金。

  “中国人寿上周以来买入的主要都是基金。”一位消息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近期市场上关于“中国人寿积极增仓”的传闻。

  他透露说,多家基金公司都收到了来自中国人寿的买单,5月17日大跌那天买入的主要是指数型基金,之前几天则主要申购股票型基金。粗略估算下来,一周以来,中国人寿的净申购基金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亿元。

  对于中国人寿的突然“加油”,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人寿最近多次申购基金,间接传达了对市场已经下跌过度的判断。“他们的观点大致认为,现在套的是时间,而不是点位,市场已经丧失理性。”

  据了解,中国人寿目前在保险三巨头中权益类(股票+基金)仓位或最高,此番申购基金后,中国人寿的仓位大概接近15%。中国太保、中国平安近期虽也有申购基金举动,但从规模上来看远不如中国人寿。

  据悉,除了申购基金外,保险三巨头尤其是中国人寿,重新拿回银行和地产大量股票筹码。“一切以估值为基准。目前买银行股票的投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中国人寿等保险巨头开始积极增仓的举动,一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似乎不为所动。一家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称,近期仍要继续观望,进场时间可能要等到下半年再看。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通过其间接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大概有二三十家多,目前委托其“加仓”的公司并不多,幅度也较小。“这些中小险企目前的权益仓位大概在8%-10%左右吧。”

  面对难以捉摸的股市,三大保险巨头的操盘导向是否能给投资者一丝启发?一位业内人士说:“对于有两千多亿可投资(股票+基金)资产的中国人寿来说,恐怕上百亿的动作才能算作是大动作。因此,是否能从中国人寿的加仓行为来判断后市走势,目前还不好说。”【来源:上海证券报】

  保险资金开始抄底 国寿15亿买基金

  保险资金一向是市场的风向标。自去年8月份以来,保险资金就大幅减仓,到目前为止,保险资金的仓位相比基金要低得多。面对市场的暴跌,保险资金又开始了抄底。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就在市场暴跌的周一,中国人寿就斥资15亿以上,大举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其中包括申购华夏5亿、博时4亿、易方达3亿、华安1亿等。此外,市场还传出消息称,近期以来,中国人寿一直在买银行股。

  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从上周末开始,也在试探性地买入基金。不过,相比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买入量较小。

  除了保险资金之外,市场还传闻称汇金将有可能增持三大行,同时社保基金已获准买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维持市场稳定。【作者:田志明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基金“开户规律”或再应验 市场估值与历史低点接轨

  4月下旬以来,随着地产调控新政的密集出台,沪深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基金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受挫。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5月第一周的新增基金周开户数为3.34万户,创下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对于上述现象,有专家指出,从历来发行新基金的情况来看,新基金销售陷入“冰点”,或许意味着市场已经在底部区域了,基金“开户规律”或再度应验。

  所谓基金“开户规律”,是指新增基金开户数增减与沪深股市涨跌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对比2005年以来的每月新增基金开户数及上证指数点位,我们发现:新增基金开户数与股市涨跌总体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新增基金开户数总是较上证指数提前一段时间进入拐点。据wind资讯统计,在2007年牛市时期,新增基金开户数较上证指数提前两个月达到顶部,2007年8月份即达到创纪录的511.79万户,之后逐月下跌;在2008年的熊市时期,新增基金月开户数在8月份降至最低7.67万户,之后逐月回升,较上证指数同样提前两个月进入底部。目前新增基金开户数逐月下降,有专家指出,基金“开户规律”或许到了再度应验的时候了。

  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再现暴跌,沪深股指跌幅双双超过5%,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失守2600点和1万点整数关口。究竟该如何看待本轮市场大跌?嘉实基金认为,去年3季度末、4季度开始,市场就在怀疑这一波由宽松政策催生的行情什么时间结束,最后终于等来了政府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控制、房地产新政等调控政策,但这次调控是有保有压,单看地产政策应该说是历史上最严历的,但像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行业,国家是大力扶持的。这轮调整属于中国经济上升过程中的预期回落,一定要在这个大背景下看待本轮调整。

  从估值上来看,嘉实基金认为,目前2600点一带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3倍。因此,现阶段基本到了底部区域,由于调控政策尚在延续,因此还看不到系统性地上升机会,但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已逐步闪现,这就给新基金给了一个较为从容地建仓机会。

  国信证券基金评价与研究中心的分析师杨涛指出,投资者应该从两大方面选择基金,一是要选择整体管理能力优秀的基金公司,二是要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众多的新基金里面,新发行的嘉实价值优势基金无疑是投资者一个较好地选择。在公司管理能力方面,据晨星统计,今年以来截止到5月14日,全市场近400只开放式偏股基金里,只有7只基金取得了正回报,嘉实基金公司就占了两只,嘉实主题的回报率达9.51%。在基金经理管理能力方面,嘉实价值基金将由嘉实相对价值投资小组组长、现嘉实服务的基金经理陈勤来管理,嘉实服务是嘉实旗下一只老牌绩优基金,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0年5月14日,陈勤在管理嘉实服务的2年59天里,其基金收益比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高出17.73个百分点,比同期上证指数超出39.7个百分点,其基金经理陈勤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相对价值投资方法,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目前这种复杂多变的市场。【作者:木 文 来源:证券日报】

  公募私募达共识价值底已现 罗伟广逐步加仓

  目前市场是否已经跌到底了?对这个问题几乎没人能给予非常明确且能被市场证实的回答。不过,从投资价值来看,目前一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认为,价值底或估值底已经出现,但市场底部还有待观察。

  新价值罗伟广:我们在逐步加仓

  新价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罗伟广日前在接受某私募网的问卷调查时表示,房地产利空已经透明了,欧洲债务危机也反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导致的银行坏账和银行资金的拨备影响银行业绩还是新鲜的故事,市场对这一利空的反应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我本来认为跌到2800点就可以了,后来房地产、希腊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出现了,这是之前估计不到的,多了这些因素,市场再多跌300点也是正常,只能说随时可能见底,而不能确定哪里是底部。从价值角度来说,2600点以下是非常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罗伟广表示,思路上,价值的底部已经出来了,市场的底部还没有出来,不过,“我们在逐步加仓,因为就价值区间而言,已经到了我们的心理区间”。

  民生加银陈东:政策底要看紧多久

  民生加银研究总监、民生稳健成长拟任基金经理陈东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期的下跌与2008年有类似之处,一些安全港类资产也出现暴跌,中小盘轮跌,但整体情况要比2008年乐观;海外方面,2008年是对雷曼放任不管,现在欧盟在积极考虑应对之策;国内方面,对地产泡沫的抑制比较及时;同时,放开对民营投资的限制,会增强经济的活力。

  陈东认为,会有几个底部,一是估值底。从估值上看,沪深300指数2010年动态估值为14倍,基本处于合理区间偏下的位置,A股相对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目前一些股息率回报较好的公司已经得到大股东增持;二是政策底。估计政策会先紧后松,但很难说会紧多久。

  大成杨建华:不同周期不同策略

  大成核心双动力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建华周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处于“盈利增长与估值下降”这样一个阶段,做投资比较难,关键不在于大盘是否见底,而在于选好股票,“如果找到未来几年每年增长30%-50%的股票就一定要拿住,因为是稀缺品种。”

  他认为要根据公司的周期特征来定投资策略。他将上市公司分为几类:一类是顺周期的。主要是投资品,会受到调结构的影响,趋势向下;一类是逆周期的。主要是消费品和医药,可长期持有;一类是独立周期的。包括智能电网、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但好公司不多,可波段交易。

  投资提醒

  分批补仓间距不宜低于5%

  自4月中旬大盘下跌以来就有不少散户投资者陆续进场抄底,但很不幸,几乎都抄在半山腰上。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散户抄底往往会犯激进的毛病,稍微跌一点就买,因为资金有限,不像保险公司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结果很快就变成满仓,然后又不及时止损,从而成为大盘重挫的受害者。

  该人士表示,市场底部是非常难预测的,分批补仓是个较好的摊低成本的办法,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所持股票、基金是否值得补仓,这要看基本面和市场趋势,像今年,补大盘权重股就不算好选择,可以考虑换股;二是以多大的间距来补,一般而言,基金每跌5%可以补一些,对个股,在像近期这样的不稳定的市场,可以每跌10%,甚至更多再补仓。【作者:强燕 来源:新快报】

  作者:强燕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