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通胀压力减弱 投行预期加息延后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康怡
2010年06月05日10:40

  虽然对5月CPI的预期依旧高企,但加息预期正快速退烧。

  由于宏观环境变化过快,此前对加息如望穿秋水般的投行们近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新一轮预测中各家投行或是减少了年内加息次数,或是推迟了加息启动时间。

  敏感的投行意识到,决策层对通胀的担忧正在

下降,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在刚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还不认为通胀已成为一个担忧”。

  “决策层到现在仍迟迟没有行动,也许意味着他们根本不会采取行动了。”王志浩说。

  通胀压力放缓

  近期投行方面纷纷在研究报告中不仅推迟了加息启动时间的预测,而且表示加息次数也会减少。

  而就在两个月前,本报“经济学人季度宏观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经济学家将加息的时间窗口放在了第二季度。当时他们考虑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一季度经济增速过快,同时通胀压力比较大,而且目前已经处于负利率时代。

  眼下,他们开始集体转向。摩根士丹利修正了原先有关2010年上半年会有一次加息的观点,认为2010年下半年的加息次数不会超过一次。德意志银行对今年中国加息次数的预期,由原来的两到三次降至一次,并称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率工具来为经济降温”。渣打银行更是在6月3日提出今年不会加息的大胆预测。

  目前工业增速放慢,价格压力随之减弱是渣打银行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之一,而且他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在下半年将变得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水平,曾经被看成是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两个月前高企的通胀水平也让市场方认为加息已经近在眼前。尽管目前5月官方数据还没有出来,不过刚刚过去的5月份在市场人士看来很可能成为通胀开始弱化的分水岭。

  渤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房振明分析认为,“5月前,除猪肉价格外,几乎所有的结构性因素都表现为推动CPI上涨,但从5月份开始,随着蔬菜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有不少因素将给CPI带来下行压力。”

  为此,渤海证券近日下调了月初对5月份CPI的预测值,调低至3.1%左右。

  6月1日,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发布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 4月的 55.7%回落至53.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考虑到PMI指数的回落效应将向CPI传导,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梦根表示,当前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但趋势上略有缓解。

  进入5月以来,多种迹象表明通胀结构性压力开始有所弱化,前期涨势迅猛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开始回落;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4月份后连续三周回升的猪肉价格,进入5月份已经连续重返回落态势。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5月CPI同比将在在3%-3.3%之间,高于4月2.8%的涨幅,首次超过3%的警戒线。

  不过,中信证券表示从目前观察来看,实际数据很可能低于预期,超出3%的概率不大。中信认为,农产品价格将继续快速回落。农业部每日公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已从4月30日的169.6下降到5月27日的158.8,降幅6.4%。同时随着商品房成交量的大幅下滑,下半年建筑材料价格可望逐步回落,或将都为CPI带来下行压力。

  不过,对于眼下的通胀压力减弱,渤海证券提醒说,下半年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加速,以及前期猪农宰杀了部分能繁育母猪可能导致四季度猪肉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结构性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

  “我们预计PPI涨幅在6月份起将逐步下行,而CPI涨幅在7月之后也将步入下行通道。”陈梦根表示。

  除上述原因外,政府层面对待通胀态度的转向或成为渣打银行坚持认为年内不会加息的关键所在,尽管他们一个月前的报告还坚持认为加息的时间窗口会在二季度,年内会有两次加息。“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还不认为通胀已成为一个担忧,即使通胀问题确实存在,也不认为加息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且,近期国务院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工具来应对通胀压力。”他们在报告中称。

  此外,央行近期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指出,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月小幅回升,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同时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比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考虑到4月中以来二套房贷利率上浮1.1倍,这些意味着目前总体贷款利率已经相当于有一次27个基点的加息。因此,加息也可能延后。”中金公司近期的研究报告指出。

  颠簸

  除了通胀外,给加息预期泼下冷水的还有宏观面的变化。“4月中旬后的经济形势,需要重新确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4月中旬之前是什么景象?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胀是市场谈得最多的两个话题,一季度GDP增幅11.9%,4月CPI增幅2.8%。加息的呼声不绝于耳,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那样的境况下,如果加息既有利于遏制通胀又有利于防范经济过热,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加息还未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宏观经济就面临着重新确认的局面。如何确认?连平对未来的宏观经济给出了 “经济偏热的可能性正逐步降低”的答案。

  在他看来,4月中旬到现在,成为判断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的又一个分水岭。

  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一方面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且带来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不明的担忧;而从中国本身来看,国内楼市新政的出台,房地产未来投资数量增速或将出现大幅下滑;还有地方融资平台潜在的财政和信贷风险也开始引起关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上述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更显得扑朔迷离。

  渣打银行近期也从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体现中国经济走势的可靠领先指标中得出了“中国经济出现放缓”的判断。

  一方面,他们发现超强的工业部门增速已从二季度开始放缓,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宅类房地产及制造业产能的投资增速下半年也都将面临放缓的趋势。

  “当前土地出让收入也在下滑,这将进一步制约地方政府对基建项目的投资。”王志浩表示。

  不过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下滑,但这足以充分证明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出现的强劲涨势将结束。

  “中国经济2009年一季度是底部,之后四个季度这架‘飞机’就快速攀升至万米高空。但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震动和颠簸,这就是现在遇到的情况。”连平表示。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市场人士建议要谨防出现类似2008年宏观调控的“超调”,如果选择近期加息,会进一步加剧目前的紧缩趋势,为此建议紧缩政策进入观望期。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