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紧锣密鼓地操持着公开发行股票。但现在无论是从市场的配合度,还是农行自身的财务状况来,农行股票要卖出个好价钱,似乎很难。
截至去年年末,农行资本充足率不足11%,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不足8%;到今年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23%,资产不良率2.46%——这些财务
指标着实不太好看,全部低于银监会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要求。也就是说,农行改制之后,虽已恢复健康,但身体状况还不十分理想。另外,就是农行的“关注级”贷款比较多:3000多亿元,占到农行全部贷款的10%左右,超过其他大型国有银行一倍以上。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贷款分为:正常级、关注级、次级、可疑级和损失级。所谓“关注级”属于第二类贷款,仅次于正常级贷款。按定义认为:关注级贷款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为此,银行至少需要对这个级别的贷款做5%的拨备。
尽管股票价格取决于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预期,而且农行去年实现了27%的盈利增长,占中国银行业鳌头,但上述问题毕竟都是硬伤,定价必然被动。
只要经营没问题,财务报表越好看、越安全,卖价就会越好,这是股票上市的客观规律。笔者认为假如农行在上市前先做一次私募,按照现在的定价条件,让社保基金、大型国有企业、保险基金等国内战略投资者先进来,定价虽然可能会低一些,但这笔资本的进入立即就会改善农行的财务结构。运行一段时间后,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看到,农行的增长能力和营利能力都很好,股市的配合性可能也会大大提高,这时再做公开发行价格会高得多。
有人会问,假如先私募,对前期进入的战略投资者来说,农行是不是“贱卖”了?其实是不是都无所谓,因为“肉烂在了锅里”,社保等机构的持股增值,属于全民资产增值。总会比卖给外国的战略投资者要好。
当年一些国有大银行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时,就是因为涉嫌“贱卖”,挨了很多国人的骂。当年上市的国有大银行卖给战略投资者为什么那么便宜?就因为是“尚未把姑娘打扮漂亮就急着找婆家”,急于上市,所以便宜了。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完全有时间好好把农行打扮得漂亮一些。
农行上市“卖贵”还是“卖贱”,其实完全是可控的技术性问题。笔者认为,农行只要再用最多一年的时间,减少关注级贷款,证明自己的经营实力,再有一笔资本注入,再将成长性支撑夯实,发行价决不会与现在的情况同日而语。拖一年卖个好价钱,也更显得农行自信。而且,汇金公司和财政部是农行最大的大股东,出于对股东的尊重,农行也不该忙着公开发行股票,假如先通过私募筹集到“打扮”的钱,未来“嫁个好婆家”根本不是难事。
但时下已然如此,上述只能为后来者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