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中港台

台四银行登陆内地 一年获利可获人民币业务牌照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马静婴
2010年06月28日06:37

  ECFA护航,台湾银行能否在内地银行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路来,实现“早期收获”?

  终于“登陆”了!6月24日,台湾银行业一天内收到两个好消息:其一是四家台湾银行—土银、合库、彰银和一银—已获台湾监管当局 “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金管会”)的批准,赴大陆设立分行;其二是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第四次协商中,确定金融业纳入早期收获清单,并获得比香港CEPA更为优惠的条件:台湾银行在大陆的分行、子行(即法人银行)设立满一年且获利,即可申请办理大陆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

  6月28日至30日,第五次“陈江会”将在重庆举行,其间ECFA有望正式签署。

  台湾银行“登陆”,能否在内地银行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路来?能否借此提升台湾银行本身的盈利水平?业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

  苦等九年

  “当初以为两年就能升级为分行,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九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一位台湾银行大陆首席代表告诉本刊记者,他们2002年就在大陆设立了代表处,但直到现在还只能从事市场调查和咨询业务。

  1995年和1997年,有着台资企业背景的协和银行和华一银行分别在宁波和上海成立并营业。2001年6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金融机构赴大陆设立代表处。2002年至2003年,上述七家银行分别通过两岸监管当局审查,在北京、上海、深圳、昆山四地设立代表处。

  大陆台商数量达到8万至10万家,其中以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他们是台湾银行在大陆最大的客户资源。“我们盼台湾银行来太久了。”一位大陆台商感叹。上述首席代表称,台商都习惯了台湾银行的操作程序,并且在同一家银行接受服务有利于其资金的调拨。

  因此,该行在大陆开设分行后,计划主要从事台商的企业周转金贷款。而据本刊记者了解,不少台湾银行早已派员进驻台商聚集地区提供就近服务。“成立大陆的分行,只是把服务台商的‘地下活动’地上化而已。”台湾中华征信所的一份报告指出。

  2010年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生效,此后两岸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提上日程。3月16日,“金管会”发布台湾地区与大陆金融、证券期货、保险等三项业务往来及投资许可管理办法,这份文件也被台湾方面称为“健康宝宝”标准。

  根据这份《办法》,岛内银行可以在分行、子行(即法人银行)及参股投资三种方式中,选择两种在大陆经营业务,并且累积向大陆拨付的营业资金和投资总额合计不得超过银行净值的15%。此外,在大陆贷款业务资金来源中,取自当地的存款和同业拆借比重要高于50%。“金管会”还规定,台湾银行参股大陆银行仅限一家,并且参股比例不得超过20%。

  另外,台湾银行登陆还须符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关于外资银行设立分行和法人银行的标准。

  此前,有七家台湾银行已“达标”获得设立分行和子行的资格,并从4月19日起向“金管会”提出申请。(详见图表)

  “‘金管会’批准以后,我们还要通过当地银监局报银监会批准,估计全部流程走完要几个月。我们现在也正在物色分行地址,希望年底之前能开业。”上述首席代表表示。

  在七家申请的银行中,六家都选择设立分行,除华南银行外均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主要从事企业金融;只有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作为台湾第一大信用卡发卡行,采取设立子行和参股的并进策略,主攻消费金融。根据其内部规划,在上海设立的法人银行初期资本额为人民币32亿元。

  喜忧参半

  当然,台资银行并不满足于与其他在华外资银行享受同等待遇。根据ECFA第四次协商结果,比照CEPA,台湾银行大陆办事处升格为分行的等待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经营人民币业务亦从设立分行三年、最近两年赢利缩短为设立两年、一年赢利。更为优惠的是,如申请经营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只须台湾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或子行届满一年且获利。

  据谈判双方透露,台湾银行可在大陆申请设立为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营部门;大陆对台湾银行申请在大陆中西部、东北部开设分行,将设立“绿色信道”,可享有快速核准、分行家数不限,赢利审查也可进行多家整体考核。

  即使能够获得比CEPA更为优惠的条件,台湾银行在大陆的前景依然未获一致看好。主要原因之一,是经验更多的外资银行并未在中国有所作为。“虽然中国的存贷利差很高,但对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加上大型国有银行的市场垄断,外资银行很难与其竞争。”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宣文俊说。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鲜有盈利,就算是在中国历史久远的汇丰银行,其中国业务贡献率也不超过5%,外资银行难以融入本地市场是显见的现实。

  台湾银行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优势在于语言互通和客户资源,但劣势也相当明显: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弱,品牌效应不强。虽然有人建议,台湾银行不能仅仅服务于台商,还要着眼于当地客户,但由于资本金和存贷比限制,台湾银行“登陆”后的政策依然会是审慎扩张。标准普尔在台湾的关联企业—中华信用评等公司称,未来一两年内,来自大陆市场的业务对台湾银行利润和资产的贡献度可能只有个位数,即使是签订ECFA后,前三年也很难获利,“最快也要五年”。

  大陆银行业的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标准普尔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经济和全行业风险状况的评估标准BICRA(Bank Industry Country Risk Assessment)分类,中国属于风险较高的第六组,而台湾地区属于较低的第四组,因此大陆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比台湾要高。另外,大陆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也为台湾银行“登陆”带来了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