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电力

专家:标杆电价亦有不足之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戈
2010年06月28日08:48

  26日上午,一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解决方案”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

  这场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联合主办的论坛,邀请来了行业内高规格的嘉宾。不过,无论是主旨演讲还是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对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的关注程度,要远高于对金融解决方案的关注度。

  “在一些新能源政策未出台之前,不少人满怀期盼;但政策出台后运行了一段时间,却又颇令人失望。”国家发改委再生能源中心主任任东明说,“一些新能源的政策现在来看还不是非常完善,制订的目标还不是非常科学,政策出台之后的可操作性不足,政策之间的衔接还没有解决。”

  愿景与实效之间颇有差距,“金太阳工程”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去年7月份,“金太阳工程”正式亮相,国家计划通过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最终拉动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据估算,国家将为此投入约100亿元财政资金。

  这笔资金补助给光伏发电的项目业主,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但是,电站建成之后如何并网却悬而未决,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受到补贴的企业为了将电力上网,不得不在地方发改委和电网企业之间来回奔波。

  究其原因,任东明说:“因为制定新能源政策分布在各个部门,甚至是不同的部委之间,之间在协调上是有问题的。”据了解,“金太阳工程”是由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制订的,但电价问题却没有和电力部门协商。所以出现了即使补贴到位,但“上网难”的局面仍然难以改观,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目前,国家正酝酿大规模的光伏发电招标,共涉及西部6省13个光伏项目280兆瓦。不过,论坛上的专家认为,标杆电价亦有不足之处。

  去年6月份,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企业曾经报出0.69元/度的价格,令业界瞩目,因为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这已经是“跳楼价”,企业根本不可能盈利。后经国家相关部门评审,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报出的1.09元/度成为最终中标价。

  标杆电价看上去是价低者得,但如果从光伏企业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一些最先进入市场的企业生产成本较高,每度电的成本可能达到4元,晚进入的企业成本优势更加突出,这样在招标过程中,有的企业可能根本就不会中标。中电投副总会计师王祥富认为,要注意上网电价政策的衔接,“否则先吃螃蟹的人就死了。”

  不过,任东明透露:“现在正在做相关准备,招标实际上为下一步出台统一的电价政策作铺垫。”

  产能过剩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甚至一度传出证监会将暂停新能源企业IPO,后来证明这是一则假消息。

  这个问题让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很是疑惑,“2005年我刚开始投资风电的时候,和很多专家商量,他们说这个领域要干,我们这一代干不完,我们的儿子也干不完。”阚治东说,“怎么刚刚5年,这个领域一下子就过剩了?”

  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任东明解释说:“这是结构性过剩,是新能源产业某个行业、某个环节有过剩的趋势,而不是全面过剩。如多晶硅的制造是过剩的,并不意味着整个光伏产业都过剩了。”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