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蹿升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交易量在6月份却迎来一次诡异的跌落,如今已几近腰斩。
本报从多方消息人士证实,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已经全面叫停了高频交易。目前,监管层对此类交易只是通过“窗口指导”进行管理。
“成交量下降有其他类型的短线交易受限制的因素,但是高频完全停止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表示,该公司旗下成都营业部每日营业额的50%都由股指期货高频交易贡献,中金所叫停之后营业部手续费收入大幅下降。
本报了解到,一场对包括高频交易在内的算法交易、程序化交易的摸底调查正在监管层主导下全面展开,一位证监会人士表示:“是否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看调查研究的最终结果。”
“窗口指导”
本报从各期货公司、私募基金和参与期货交易的贸易企业获悉,中金所近日全面叫停了正在迅速发展的高频交易。证监会官员也证实了这个消息,“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换手率过大,投机气氛过于浓重,中金所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暂停了高频交易。”
高频交易在国外已经占据了金融市场交易的主流,国内股指期货上市之后,私募基金、投资公司和各大期货公司纷纷研发参与,高频交易发展势头非常迅速。
目前尚无准确的数据统计,股指期货市场中有多少交易量涉及高频,但是将期指上市以来主力合约的走势与中金所叫停高频的时间窗口联系起来,还是具有一定意义。
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主力合约1005日成交量58457手。之后主力合约成交量呈直线上升态势,6月1日主力合约1006成交量达到峰值,为436171手,但此后却一路下滑,至7月1日萎缩至243922手,较峰值时下降了近一半。
据悉,5月20日中金所处理了股指期货上市以来首桩违规,杨某因“自买自卖”被限制开仓2周,后来证监会人士证实,中金所处理的实际是一种高频交易。
6月9日,中金所召集30家期货公司召开 “股指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细化监管标准,强化自律管理,规范异常交易,防范和抑制日内过度交易行为”。此次会议后,中金所对股指期货手续费制定了最低标准,并限制同时开仓至500手,这对依靠交易频率取胜的高频交易来讲都是致命的。
“我们的规划全被打乱了。”一家全国性大宗商品集团下属的金属贸易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表示。他旗下的贸易公司三年前就开始进行相关研发,股指期货一上市就做起了高频交易,正当他们不断修改模型争取更高利润之时,中金所的电话打来了。“现在我们的高频交易全部暂停。”他表示。
“实际上中金所一个多月来多次提及,不希望大家进行高频交易,要求会员单位对这种交易进行规范。”上海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高层人士透露。在具体措施上,中金所还限制每个账户每天的委托挂单量不得超过1000笔。
银河期货金融市场部高级策略研究员温昊城解释,委托挂单量包括成功开仓的合约数量和挂出去并未成交的合约数量。“有些高频交易者一种策略是不断地挂单并在未能成交之前迅速撤单,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交易秩序。”
监管层“幕后推手”
多位接近中金所人士透露,中金所叫停高频交易,是因为“上面的压力比较大”。
“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市场就没涨过,各方面的责难都比较多,面对的压力比较大。”证监会一位官员认为叫停高频应是临时性的举措。
另一位证监会人士透露,证监会目前正在对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本报获悉,北京证监局本周向辖区期货公司发放了对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算法交易的调查问卷,要求期货公司立即回复相关问题。问卷就期货公司是否使用此类交易和交易模式是否出现风险苗头进行询问,并详细了解其所用技术工具概况、此种交易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交易所等市场机构有何技术和规范的要求和限制等等。
据了解,关于此类交易的调查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证监局的指挥下展开。“监管机构正忙着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压力测试,着手准备出台政策。”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据悉,证监会近期要召开一次高层齐聚的大会,专门讨论期货监管问题,消息人士表示,这种局面很不平常。
关于监管层对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谨慎态度,市场反应不一。有些传统期货公司人士表示,高频交易有碍市场公正,应予以禁止;而另外一些声音则认为,国内市场目前在此方面已经不需要“额外的保护”,高频交易有利于吸引大机构进场,而机构进驻股指期货才能彻底改变其投机过剩的局面。
“金融市场永远需要寻找风险和效率的平衡,”一家国外金融交易所专业人士评论叫停高频交易正如高速公路上要求全部以40迈车速行驶,以牺牲效率杜绝事故。
而在国内高频交易被叫停的同期,新家坡交易所高调宣称,斥资2.5亿新币打造全球最快交易系统新交易系统Reach,预计于明年首季推出,执行每宗交易仅需90微秒,而现时每宗交易则需3至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