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亚玲 康怡 近日,一些银行限制第三套房贷款出现松动迹象。有专家认为,如果房贷等调控性政策转向,可能会导致已获得抑制的房价报复性反弹。而未来宏观政策是否会继续,专家指出,和当前的地方债有直接关系。
二套、三套贷款放松
都有对二套房贷放松的信号传来。记者致电中信银行清华科技园支行,该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第三套房可以获得贷款,条件是首付五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2倍,“整个放贷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到银行面签到上面同意此房贷仅需要3-5个工作日。如果是买第二套房,首付则为5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整个放贷时间和新政之前相比并未延长。
北京一位中介告诉记者,北京银行可以以第一套房的优惠利率贷到第二套房贷,只要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北京市标准就可以,其他的大型国有银行暂时没有听说二套房贷有优惠利率的。
一位银行人士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自由度”会大一些,所以也敢打头阵出来试探。
只提高利率的变通政策被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员张寅评价为,只保留了调控政策中最有利于银行自己的政策。
官方态度暧昧
这几家银行对房贷的变通之举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或要转向。
就在一些商业银行出现第三套房贷款松动时,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7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在出席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投资者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发言表示,对第三套房不放贷、对没有社保人员限制购房数量等临时性政策有可能放松和退出。
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但很快,新闻联播报道,针对近日部分网络媒体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的报道,住建部表示将督促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同时,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房价或报复反弹
记者采访的专家和投资者一致认为,只要房贷放开,房价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上涨。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师Stephen Schwartz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已经在使楼市冷却,一些住房积攒下来,一旦采取激励措施,会马上流入市场,房价会很快出现反弹。西班牙对外银行有中信银行15%的股权。双方不仅在战略层面有合作,在消费贷款譬如汽车贷款和私人银行业务也有合作。
另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日在上海发布“中国宏观经济(2010中期)报告”称,房地产新政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总体供小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以行政性手段为主的本次新政快速退出可能带来报复性的房价暴涨。
尽管市场层面已经出现松动,但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开发商依然相信现有的房地产政策不动。
在7月10日清华大学的一场宏观经济论坛上,任志强表示:“今年我们认为房价应该下跌,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地产商被一个参加国务院办公会的高级官员叫去,作为发展商我们告诉他,我们不同意你们调整任何现有房地产政策,现在调控之后房价还是会上去,会造成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所以我们告诉他你不要动它,这也是为了以后经济的好,不要认为房地产商总是黑心的。”
未来政策怎么变,任志强特别强调,如果其他经济不下滑,中央不会轻易放松房地产的管制政策,但是如果其他经济下滑数量很大,调整很可能就是一种选择。
或与地方债有关?
未来宏观经济的调控会呈现怎样走向呢?会被什么因素影响呢?
一位人大财经委的官员认为,房价是否会下跌必须考虑地方债的问题。
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员张寅认为,即便没有房贷政策的松动,只要不加息,那么房价还是会在7月出现松动。目前菜价飞涨、房租飞涨就是通胀时代的最明显例证,房价也不会例外。他认为,即便北京现在的库存已上升到9万套,依然属于历史低点水平。而且这次调控和2008年的调控最大的不同是,那次的是完全没人敢买了,现在确实很多人想买,却在观望,“谁都不想做傻瓜。”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和人大财经委官员一样,直指地方债,他表示,研判政策是否会松动可能会在政府摸清地方平台公司对土地抵押的情况之后。了解土地财政状况,就可以了解地方财政能力,能够决定是否继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如果地方财政真的吃不住了,那么适当地放开调控,是有极大可能的。
中国青年报认为,目前,土地注入成为打造融资平台过程中最普遍和核心的内容,不仅可以用土地抵押担保,还可以作为未来的收益来源。拿土地借债进行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储备,然后产生土地收益,用来还债和投入新的开发储备,这一经营土地的思路已成为风潮。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连财政部都对全国地方债的数额没有明确的数字。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7月4日在大连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提醒注意防范土地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他说,一季度,全国新增抵押贷款的土地11万亩,新增土地抵押贷款额达1753亿元。据对全国84个城市的统计,抵押贷款土地达到341万亩,同比、环比都在上升。下半年要不断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土地供应要向基础设施、新兴产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倾斜,密切关注土地抵押贷款、农地“非农化”、农地“非粮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开展房地产企业土地专项治理,系统清理房地产闲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