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广州发力国家级中心城市、“谋篇”世界路径的显现。在过去5年,广州已在低调之中全面梳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经济发展向高端要素积聚的产业基础铺垫。从退去中心城区老产业,到规划现代服务业棋子和功能区聚集中心城区;从促进服务业、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步,到圈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以财政激励、政策激励为手段促进高端发展,到探索制度性评价考核体系……广州“大哥”实现了华丽“转身”。
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广州开发区签约奠基,这是广州“十二五”产业战略性布局的重要棋子。此举将在今后5年到10年改变广州以北,成为推动建设广州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巨大引擎。不仅如此,在未来新的五年计划中,广州将以此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和中国—东盟区域性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1.7:34.6:63.7,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次于北京(76.6%),居全国第二位。广州已实现从传统商贸业商都转变成为现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主心骨”的现代化大都市。
从“传统”到“高端”
中心城区54平方公里产业大置换,服务业成经济增长“主心骨”
今年3月底,广州市政府在香港发布的一则未来一段时期的引资政策,引起了港岛的高度关注。信息透露出,广州将在未来10年启动5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通过多种方式推进优化土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
广州得以顺利推进中心城区54平方公里的旧城改造,离不开之前推动城区内产业置换打下的基础。在经历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一方面发展瓶颈日趋严重,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市、叫板国际的发展新定位对广州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种情况下,广州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成为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介绍,这种背景下,广州从2008年开始着力推进“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并厘清“市区产业"退二进三"”企业工业用地处置办法等,积极引导产业低端环节、生产环节和劳动力分别向城市外围发展区域、向省内和省外等地有序转移。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腾出空间。
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介绍,到目前为止,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建立。围绕推进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转变,广州市产业发展重心已经实现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广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45.56亿元,同比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1%。同时,城区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服务业集聚发展,越秀、天河、白云、荔湾、海珠、番禺6个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服务业的84.5%。
下一步,广州将根据中心城区的五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为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琶洲地区为国际会展商务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地区为行政办公中心,白鹅潭地区为国际商业中心,白云新城地区为宜居新城及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序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从“旧路子”到“新战略”
“有所为有所不为”,圈定10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潮
“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还要拿出能够代表广州、代表中国去跟国外竞争的核心产业”,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介绍说,目前,广州在梳理、引导好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思路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综观广州经济发展,广州在抓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从依靠过去的轻工、商贸业为主,转型为近年以汽车、电子科技及化工为支柱的重工业经济结构。
在梳理“十一五”发展、调研“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广州提出加快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纳入全市“十二五”整体规划。
一位参与广州“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的官员介绍,广州产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意即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其中心思想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增强广州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的优势,强化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已初步选择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海洋生物、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十大领域作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广州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将其纳入广州“十二五”规划进行整体部署的同时,将研究制订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对外经贸合作等扶持政策,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
从“路径探索”到“制度建设”
酝酿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以制度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总量连续21年稳居国内“第三”并连续六年实现“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千亿元台阶”的飞跃式发展之下,广州今后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在原有发展轨迹上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提高发展水平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改善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根本性的发展路径转换。”潘建国表示说,经验表明,唯有创新,即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体制创新,是充分发挥内部活力和潜力以促进城市崛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目前,广州正在积极酝酿包括酝酿绿色增长评价体系及大项目库等在内的具体思路,将通过制度建设和项目带动,推动广州经济发展朝着结构高端化和绿色增长方向推进。
短评产业发展的“舍”与“得”
广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并非一时之计。从改变产业结构偏“轻”的传统,到推动构建重化型产业,到如今现代服务业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手,这个过程至少有10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变化的是,广州从以前只能出口衣帽鞋包,到出口汽车、重型机械装备,到现在的服务外包业的兴盛。
然而,广州这些年来的“得”,期间的坚持与奋斗、改革与前进充满了曲折复杂。有“得”便有“舍”,从痛下决心摘掉“广州只能卖轻工产品”的帽子,到以汽车、化工工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艰难启步,到推动中心城区54平方公里的产业大置换,期间的困难和阻力不难想象。实际上,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都处于“进行时”,而综观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舍”与“得”,成就了如今广州产业繁荣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