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超预期”。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其中6月份上涨2.9%。
“超预期”是2010年上半年市场的关键词,很多基金经理为此错判市场。
伴随着市场的调整,基金经理们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并形成了对下半年的新预期:GDP增速将下一个台阶,股市接近底部,但估值偏低不代表趋势见底,预计9月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不过,从过往经验来看,市场表现总是要早于机构们的预期,这一次,机会也会来临得更早一些?
GDP增速下台阶
在政策和经济两种力量博弈下运行,是A股市场上半年的真实写照。而在下半年,这种博弈仍将延续。
“今年二季度股市之所以有剧烈调整,是因为大家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中国经济增长要下一个台阶。”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认为,这也是政府今年形成的共识。
事实上,基金经理们在上半年思考的问题是,经济调结构,政府要缩减支出,民间投资是不是可以跟得上?新兴产业是不是可以马上衔接?最后的结论是,他们判断中间可能会有青黄不接的情况。
“新旧周期轮动需要时间,不管是经济还是股市和企业获利都有一个调试期,一般至少需要两到三年。而在调结构的期间,GDP的增速下一个台阶,企业盈余也会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为旧的产业增长动力不足,同时新的产业很难快速跟进。”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蔡宝美如是认为。
基金经理之间的看法分歧并不小。
一些悲观的基金经理对经济增长失去了信心,认为过去的高增长再也看不到了,股市将不可能再维持如此高的市盈率。但乐观的基金经理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只是放慢一些,而不是衰退。欧洲过去30年的可持续GDP增长为2%,美国为3%,这些地区的股市都可以支持15倍的平均市盈率。而中国GDP增速就算有所下降,仍然可以维持6%~7%的水平,股市依然可以支持更高的市盈率。
除了经济增速下台阶,基金经理共同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紧缩政策在下半年是否会放松。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经过上半年的超预期紧缩之后,当前政策已进入观察期,政策的明朗化还需要时间。“若经济数据回落较快,政策有望再次放松;若经济数据依然强劲,政策可能会继续收紧,但收紧的幅度不会再大超预期。”
而政策放松的具体时间点,基金普遍预期会是9月份。“政府要看相关数据来体现宏观调控的效果,关键是看七八月份的数据,等这些数据明朗就到9月份了。”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的猜测是,一旦政策松动,市场将迎来一个“秋天的机会”。
等待秋天的机会
除了政策和经济的博弈,投资者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市场何时见底。对此,蔡宝美的看法是,“股市的下跌空间不大,可是反弹的时间还没有到来。”她判断应该在八九月份看到更多的数字出来以后才比较有机会。
而这也是基金经理们的共识。虽然他们都判断股市进入长期投资的价值区域,但都不敢大笔买入。“股价确实低了,但不敢放手去买,因为大的环境还不明朗。”冀洪涛坦言,目前的投资很难。
另外,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小盘个股的补跌,也让基金经理们对这些企业的业绩颇为担忧。
“大家都非常希望新兴产业高增长,但是不知道这些产业是不是真的可以有高增长,因为高成长代表新竞争,很多人会加入这个行业。”蔡宝美介绍说,在深圳动力电池展会,他们发现厂商的竞争比想象的激烈。“比如做锂电池,涉及的厂商很多,最终谁会胜出是看不出来的。”
而这些前期强势个股的补跌,也让基金经理们的心态变得更为谨慎。
“对于新兴产业,不知道什么时候体现业绩,即便是旧行业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低估值。”在蔡宝美看来,旧的行业很多个股已经被错杀,估值非常低。但基金经理依然担心的是,“现在看估值低,但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盈利下降的趋势,现在看起来低,明年不一定低。”
“因为出现补跌,原先便宜的不敢买太多,对涨很多的也有了戒心,所以必须要找到下一个出口才能有机会做一个反转。”上投摩根副总经理侯明甫认为,当市场出现补跌时,要一下子出现所谓的V型反转的机率非常低。
除了担忧情绪,促使基金经理们面对低估值依然观望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他们认为估值到底并不意味着趋势到底。
“一般去库存的周期会持续3~5个季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不会进一步收紧,但关键性政策应不会放松,未来3个月也是政策的观察期。”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经理罗建辉说。
深圳一位投资总监的判断是:“现在股市接近底部,但还不一定是大力加仓的时候。”或者换一句话说,“从估值角度看可以买了,但从催化剂角度还看不到股市反转的迹象。”
博弈周期类品种
尽管基金经理们预期市场要等到9月才有机会,他们也已开始布局下半年。而提起下半年方向,基金经理普遍都指出下半年的市场基调将有所改变。
“上半年是题材股、概念股的结构性个股行情,它强调主题,只要谁引导一个方向人们就会跟;但下半年,人们会更注重业绩,基本面分析和行业配置更重要。”杨德龙认为,下半年会更侧重以业绩和估值为依据。
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市场有271只股票实现正收益,它们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等行业。那么,下半年基金的超配资金将流向何方?
“调结构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收入上升、产业升级、垄断制度的改革将是未来中国的主要亮点。”蔡宝美认为,收入上升受惠最多的是食品饮料、超市百货、医药、化妆品、手机、电子产品和餐饮旅游等;垄断改革则惠及包括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医疗、信息和软件等行业。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则表示,他们下半年的策略,延续上半年以大消费、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为主,但不同的是会增加一些周期类股票。而罗建辉也表示三季度更看好机械、煤炭、钢铁、化工等周期类股票,其理由是大盘蓝筹的风险已经释放得比较充分,大盘股估值继续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
与二季度相比,看好周期类品种的基金明显增加,但他们对周期类的估值和机会有明显的分歧。
持乐观态度的杨德龙认为,经过前期的充分调整,中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下跌空间非常有限。例如,机械、家电、重卡和汽配行业的高端制造业龙头,今年市盈率在13倍以下,而其长期可持续增长达到15%以上,价值已经低估。
不过,谨慎的基金经理却认为虽然周期类股票从年初到现在股价已经跌了50%,但还没有跌透。“周期类行业真的要跌透,也许会跌70%~80%。预期很悲观,业绩很糟糕,这才是底部的来临。”在朱平看来,周期类股票目前是预期很悲观,业绩很乐观,还不是最低点的时期,它可能会反弹,但股价上去了还会下来。只有等业绩有明显下降,股价再跌一把,周期性股票才会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