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显示,融资融券的试点券商阵容继续扩大,继7月15日提交完毕“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业务和技术准备情况调查表”之后,第三批融资融券试点入围的15家券商也已于7月22日正式“进京赶考”,接受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组织的集中培训。
同时,深交所组织的第三批融
资融券试点技术系统联网测试将正式启动。而一直被称为扼住融资融券“咽喉”的转融通机制,在充分论证后推出在即。
2010年,资本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创新业务全面推向高潮。一时间,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的一大主体再次备受业界瞩目。
相比之下,随着2010年基金业的中期业绩预告普遍亏损,市场的最强机构投资者的光环日渐散去。整个机构阵营中的力量出现分化,基金的话语权在逐渐丧失。
券商成最大赢家 呼唤创新多年的中国市场,终于在2010年先后启动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
西南证券研究员王大力表示,证券公司在资本实力、业务结构及创新空间等方面已今非昔比。目前已试点的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将在深度与广度上拓展,其他金融衍生品亦将陆续登场。证券公司将成为金融创新的最大赢家。
这从目前股指期货试点初期券商系期货公司异军突起便可见端倪,未来融资融券在中型以上券商大范围推广后,可提升证券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近5个百分点。
有消息显示,在第二批试点券商后,包括国元、齐鲁、长江、安信、中信建投、方正、中金公司、中投、长城、国都、宏源、平安、兴业、西南和红塔等符合条件的15家公司在冲击第三批融资融券试点。
不过,东海证券行业分析师陶正傲却对券商行业的未来持谨慎观点:2007年是券商业绩近几年最高点,2009年是次高点,券商业绩总体形势在向下走。在他看来,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的推出带来的收入有限。目前券商的平均综合佣金率在0.1%左右,券商佣金战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创新业务仍是券商业务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日益兴起的资产管理业务比起基金来讲份额还很低,未来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某中型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表示。
基金神话终结 7月底,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652只基金二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根据天相统计显示,60家基金公司二季度利润总计亏损约3513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利润亏损只有884亿元,环比亏损幅度扩大3倍之多。
比起百年一遇的2007年大牛市,基金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偏股型基金本身受市场的影响就很大。不过,比起大盘下跌如此大的幅度,基金的下跌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基金的业绩令人大跌眼镜,但基金公司在机构投资者中的老大地位不能撼动。
“券商和基金本身的定位不一样,不能简单地来评价。券商还是定位于中介公司,而基金做的是资产管理,就业务来说,基金优势更大一些。”江赛春分析道。
然而,对于目前基金话语权的弱化,江赛春并未回避。他称,目前来看,基金行业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确实需要一个平复期,这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周期有关,现在的基金不具备可持续的增长,市场的认可度在降低。
而就国家的现实情况而言,大小非减持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必然降低基金的持有量。同时,基金行业面临的制度亟待创新,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数据显示,60家基金公司资产总规模仅为2.12万亿元,比一季度末减少3159亿元,减少幅度达13%。
王亚伟走下神坛 近日,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和华夏基金创始人之一范勇宏将“出走”的传闻风生水起。
“王亚伟的离开暴露了目前基金业一个普遍问题。与国际上不同,基金公司是合伙制,现在国内的情况则是基金高层没有股权,无法获得股权激励,公司股权面临较大变更,未来很难说,离开是必然。”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面对记者颇为无奈地说。
“王亚伟作为基金业的最后一位大佬,曾经被业内人士追逐,奉为投资人士的偶像,他的离开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跟踪基金业的研究员向记者直言。
可以看到,在二季度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以2164.73亿元的资产净值居各基金公司规模之首。如果单纯按照资产净值推算,2164.73亿元资产净值的华夏基金,几乎等于148个浦银安盛基金。
“王亚伟的离开与华夏强势局面的打破对于整个机构投资者而言,不失为一大幸事。”一位上海本地券商的研究员告诉记者,此前被市场垄断的格局将会被打破,迎来全面竞争的时代。
据他透露,研究员新财富的评选已经“唯华夏是从”,华夏基金的一票分数要远远高于其他基金。在这位研究员眼中,基金在扩容速度加大的同时,券商却在走集约之路,资产管理和创新的推进,已然可以和基金抗衡。在上海,基金和券商的发展基本持平,券商人员向基金流动的已经不多了。而一些资深的行业研究员,已经开始向券商的资产管理公司靠拢。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