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开车行驶在纽约大街上的普通美国消费者说,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尾气排放,防止全球变暖,请明天少开车。这位消费者只会认为你是环境保护协会的激进人士,对你的话嗤之以鼻;但是如果你对这位消费者说,明天汽油价格将大涨,他会立即给车加满油,明天就乘坐地铁,不再开车。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深刻体会到,每当油价高攀,这里就会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生活似乎会随着石油价格危机的到来而“崩溃”。
在华尔街有多年能源投资丰厚经验的奥本海默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山泉和纽约大学研究员虞平教授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能源进口大国的美国,加强本国能源安全,摆脱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减少能源资金外流,鼓励自行开发新能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一直是美国固有的经济战略。
“低碳”应结合市场经济效益
上世纪70年代发生能源危机时,美国政府就出台了设定汽车油耗标准等多项节能环保措施。资料显示,在当时石油危机情况下,美国采取的措施包括燃油价格控制和定量供应、通过限制高速公路速度以节约燃油。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至1980年时,超长车且重量超过4.5吨的豪华车已从美国3大汽车厂商的生产线上消失。同时,政府还要求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在金融危机期间,奥巴马政府更是将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列入了经济刺激方案中,将其作为美国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背后的主要动力是以碳的名义搭台唱戏,来寻求美国经济增长契机。联邦财政管理及国际安全小组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卡珀曾对奥巴马减排方案回应时说:“节能不仅是保护环境,更是省钱。”更有民主党人士明确表示,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可以解除美国对石油过分依赖的危险,增加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强大中产阶级队伍,通过帮助美国重新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拯救美国经济。
李山泉表示,美国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不能与市场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低碳”不会走得长久。不顾成本的盲目投入也不应受到鼓励。
低碳商业化水平仍较低
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充满曲折和困难。李山泉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技术为支撑,而技术的研发需要时间。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逐步满足市场需求。虽然在美国市场上低碳项目的投入近几年有所增加,但是项目的投入是有限制的。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逐步推进的过程。
虞平教授说,针对美国资本市场而言,由于现阶段低碳技术的商业化水平很低,开发生产成本过高,收益慢,投入产出不对称。以追逐高利润为目标的投资领域,还是以传统能源为主,低碳经济很难吸引自发的市场投资和私人投资。逐步转变的过程需要大约10年-20年的时间,现在低碳经济只是停留在美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层面。
在低碳新技术能够商业化之前,“低碳”的发展还主要依赖美国政府的立法支持和财政补助。
李山泉说,美国的政策制定和推广需先有立法通过,而这一立法程序会比较繁琐。没有立法上的积极支持,将放缓美国低碳研发的进程。上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减排法案在参议院受阻,阻力主要来自共和党。专家称,法案要在参议院获通过必须得到60张赞成票,由于在国会中的民主党席位从59席减少到55席,共和党势力增强。因此减排法案的通过在未来几年会比较困难。
不过,美国政府一直通过一些津贴的方式推动低碳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比如,“旧车换现金计划”就是鼓励车主将耗油量大、废气污染严重的旧车,换成更节能环保的新车,车主最多可拿到4500美元政府补贴,随后还有“旧电器换现金”等类似的做法,这不仅做到环保,更是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扶植国内制造业。
建言中国低碳发展
针对中国的低碳发展,虞平从两个方面分析说,中国正在成为石油进口大国,因此也存在能源危机隐患,要加强能源安全,不依赖其他国家,中国需要自行开发和研制节能及新能源技术;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推动低碳生活,减少污染,加强环保首先可以使中国自身受益。
李山泉则提出一点建议,中国在政策扶持上优于美国,但要防止市场以低碳的名义,盲目上马项目,不顾成本地大量投入。
虞平指出,中国需要自行研发计划,只有在技术研发的实践过程中,中国才能根据本国国情,开发出适合本国经济和环境的技术和产品,并不断修正研发方向。
虞平总结说,“低碳”是有利于单一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善的技术和经济战略,在这一领域中,各国应有着互补互利,而不是相互排挤的关系,更不能将其等同于国际间的军备竞赛,否认低碳经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