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黄卉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截至昨日,已有56家创业板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其中8家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占比高达15%,而
华平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76.6%,创下了已公布年报公司的最大降幅。这家4月底才上市的公司,仅一个月业绩即出现翻天
覆地的变化,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反观中小企业板的中报业绩,其业绩与去年同期增长125%,业绩远高于创业板的42% 。早在今年一季度,创业板就已经露出了业绩下滑的端倪,今年一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27.32%,这一增幅不仅与去年全年增幅相比大幅缩水,而且与去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了29.81%。 知名财经人士曹中铭称,创业板的“成长性”根本无从谈起,它已经逐渐沦为“倒退板”。
上市一周即告亏损 变脸之快匪夷所思
对于创业板的定义,市场给出的是具有高成长、高科技、高风险的中小型“三高企业”。然而,在中报披露之后,创业板的“成长性”遭到了广泛质疑。当初顶着“中小板品质”的首批创业板公司
宝德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260万元~400万元,同比下降76%-85%;每股收益约0.03~0.04元,同比下降89%~92%。对于这样的成绩单,无疑令当初荐股机构和投资者大跌眼镜!对于业绩的大幅跳水,公司解释是“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负面的影响”,不过对于这个原因,投资者并不买账,因为当初一季度宝德股份业绩下降也是使用同样的理由蒙混过关。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2009年还说得过去,今年还用这样的理由来糊弄投资者实在不应该。投资者怀疑,业绩变脸如此迅速,不排除上市之初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业绩快速变脸的公司显然不仅仅只有宝德股份一家。
国联水产上市仅一周即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每股收益约-0.05元,同比下降25%~45%。 而在6月30日,国联水产挂牌上市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国联水产是国内最大的对虾出口企业,是亚洲唯一获得美国对虾出口“零关税”的企业,也是国内首家美国FDA解除自动扣检、内地首家“活虾供港”企业。 如此迅速的变脸,不但让投资者,也让行内的专家感到惊讶。“刚刚上市这么短时间,这些创业板公司业绩不但没有高成长,反而出现这么大的波动,实在是有点离谱。”广东安惠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汪斌表示。
披“高科技”外衣上市 却不具备高成长
数据显示,在已披露中报的56家创业板公司,共实现净利润合计19.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而同期中小企业板的中报业绩,与去年同期增长125%,业绩远高于创业板 。难怪知名财经人士曹中铭称,创业板的“成长性”根本无从谈起,它已经逐渐沦为“倒退板”。
对于创业板开板不足一年,为何业绩出现大变脸?有分析人士表示,众多根本不具“三高”特质的公司“混”入创业板是重要原因。如刚刚上市不久的
华伍股份就被投资者爆出是披着“高成长外衣”的传统公司。资料显示,华伍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工业制动器的研发、制造、销售,主要产品为工业制动器中的中、高端产品,属于传统制造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募集资金用途有四项:第一是年产5万台工业制动器技术升级及产业化扩建项目,预计建设期一年,投资额为1亿3548.37万。第二是年产3.5万台风电设备制动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年,投资额为9616.37万。第三是制动系统及摩擦材料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投资项目,预计建设期是1年,投资额为2800万。第四是其他与主营业务发展相关的营运资金。除了第二项是发展当下国家大力提倡的风电行业外,其他费用都是用来扩大传统制造业的产能。但据天相投顾的分析师表示,其投资的部件并不是风电装置的核心部件,只是打了高科技的擦边球而已。
更让投资者感到担心的是,其几乎完全寄生于其第二大股东
振华重工,资料显示,现华伍股份的最大客户,就是其第二大股东振华重工。华伍股份主要为振华重工提供配套的工业制动器,其第二大客户是上海兴港,但上海兴港的工作是将这些制动器与相关设备组装后销售给振华重工。这就意味着,上海兴港实际上也是为振华重工供货。振华重工事实上为其唯一的大客户。华伍股份对这两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07年为63.52%,2008年为34.05%,2009年为30.78%。 世纪证券分析师吕丽华表示,振华重工的主要产品是港口起重机,其需求主要来自全球港口行业资本支出,而从历史经验来看,港口新建和扩建码头一般要滞后于全球贸易的复苏。面对振华重工连年下降的业绩,华伍股份将来拥有的可能不是“高成长”,更多的是“高风险”。
除了传统行业的公司浑水摸鱼之外,超募资金过多也是业绩受影响的重要原因。据wind资讯统计,103家创业板公司,家家都出现了超募情况,合计超募459亿元,平均超募194%。其中超募最多的上市公司是
国民技术,原本计划募集3.35亿元,而实际却募集23亿,超额募集5.86倍。广州安惠投资总裁陈国华表示,对处在成长初期的创业板企业来说,通过其主营业务一下子消化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超募资金难度较大,这使得许多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只能躺在银行账上“睡大觉”。但过多的超募资金导致了上市公司净资产增加,从而稀释了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因此从长远看,这对上市公司未尝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