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爆人事地震 明星资产再现危机
□ 本报记者 李春莲
华谊兄弟(300027)或许还未从《唐山大地震》高票房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传来一哥一姐集体出走的人事地震。
沸沸扬扬传了数月关于周迅要离开华谊兄弟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近日,华谊兄弟总裁王
中磊已对娱乐媒体证实周迅不再续约,李冰冰和黄晓明还在就新合约细节与公司协商中。此外,已经有报道称“华谊一哥”黄晓明也要离开华谊兄弟,双方有关续约的谈判已破裂,只是没有宣布而已。如果黄晓明证实出走,这可能是华谊兄弟史上最尴尬的时期,从以前一哥一姐争相上位的形势变成“空巢”状态。
被娱乐公司奉为核心资产的知名艺人的出走,无疑会给华谊兄弟带来重重一击。
知名艺人多少
决定核心竞争力强弱?
此次华谊兄弟人事地震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05年8月,华谊兄弟公司旗下艺人纷纷跳槽,一线明星如陈道明、夏雨、胡军、周韵、佟大为、任泉以及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袁咏仪等华谊明星都跟随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原总裁王京花转投橙天娱乐。之后,一线女星范冰冰又离开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几乎掏空了当时的华谊兄弟。
信奉“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华谊兄弟旗下艺人的这次“大跳槽”就曾经引发行业地震。
在娱乐圈,有一条不言而喻的规律,那就是得明星者得天下。
华谊兄弟演艺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丞曾表示,娱乐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唯一的核心资产就是艺人,优秀艺人的去留,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早在《唐山大地震》票房超预期以及2010年华谊兄弟业绩看好的情况下,中信证券分析师皮舜提醒投资者要注意公司艺人流失和新人培养的风险。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华谊兄弟属于轻资产公司,其核心资产就是旗下所拥有的知名艺人,这些知名艺人的去留与多寡,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华谊兄弟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而华谊兄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其最新公布的发展规划中,华谊兄弟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在现有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继续重点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其中包括国内一流的制片人、导演、监制及宣传发行人才、知名艺人等。
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华谊兄弟也指出:影视及艺人经纪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优秀人才的专业能力及丰富经验是本公司的宝贵财富;公司拥有包括黄晓明、李冰冰、周迅、邓超等着名艺人在内的国内富有竞争优势的签约艺人队伍,这些优秀人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构成了公司突出的人才优势,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出走,几乎掏空了华谊兄弟的艺人储备。华谊兄弟吸取教训,在2009年上市时让大批明星持股。以股份为筹码,让艺人成为东家,希望以此尽可能留住那些大牌明星。
但目前看来并不是很奏效。黄晓明即持有华谊兄弟180万股的股份,李冰冰持有36万股,但这仍旧阻止不了其离开。
以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流行文化与娱乐产业中,人力资源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王中军曾如此说。但如何留住众星和名导,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对王氏兄弟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
过于依赖明星资产
被疑是否具有高成长性
除了明星演员的单飞,华谊兄弟的制作人也爆出或将集体出走。
目前,最早加盟华谊电视剧事业部的三个工作室中仅存两家——天意影视和张纪中工作室,其负责人吴毅和张纪中的合约已经到期;随后加盟的李波工作室负责人李波合同也将到期。
华谊兄弟的公开资料显示,虽然公司目前已经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管理团队和人才储备库,并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措施来稳定和壮大优秀人才队伍,但与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目前人才储备规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如果公司人才储备不能随业务增长而同步提升,将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业务规模有限,少数签约制片人及导演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将积极采取多种人才管理措施,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及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减少核心专业人才变动给公司经营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华谊兄弟招股说明书中,开篇几页的“重大事项提示”里就写着:“冯小刚工作室在报告期内出品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2部影片约占报告期内发行人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公司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目前,华谊兄弟已经形成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各个环节的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大制作、大手笔加影视大腕”的影视制作模式、专业化的保障、海外发行、演艺经纪等亮点,以及影视娱乐行业乐观的发展前景,为华谊兄弟增加了不少人气。
但华谊兄弟在现实中仍旧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实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明星特别是名牌导演个人的依赖,盈利模式单一,院线建设短板,市场风险的存在,都是不利因素,华谊兄弟是否具备创业板要求的高成长性,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