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内部认购是楼市的利益“黑洞”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李力言
2010年10月19日17:46

  如果不是“网友曝”,这些保密协议是不是就悄无声息地执行下去了?这些违规的内部购房者会不会就可以“闷声发大财”了?不少网友热议,这样的保密协议和内部交易,还有多少在楼市调控的暴风骤雨中“风雨不动安如山”?

  紧缩房贷、明令“限购”、强调问责,近期,房地产调控之网再次收紧。然而,重压之下,仍不免有“漏网之鱼”的消息传来。

  网友发帖曝光北京“观林园”二期的内部认购名单,329人的长长队列中,近百名政府官员的名字分外醒目。据爆料,内部认购的价格在每平米1.95万元左右,而附近楼盘均价在每平米25000-26000元。此帖一出,舆论哗然。

  虽然名单上的当事人均矢口否认,虽然房子还没有卖出去,事情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诸如购房者与开发商的“保密承诺书”,销售人员只接待内部认购者,新房建成两年多一直不开盘,等等,还是让人疑窦丛生。

  试想,如果不是“网友曝”,这些保密协议是不是就悄无声息地执行下去了?这些违规的内部购房者会不会就可以“闷声发大财”了?不少网友热议,这样的保密协议和内部交易,还有多少在楼市调控的暴风骤雨中“风雨不动安如山”?

  公众的猜想和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从温州官员低价购买安置房,到武汉“六连号”事件;从杭州70余套房“超低价”成交,到合肥公职人员违规占用直管公房,杭州74套房“超低价”成交,无不向人们透露了这样的信息,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配置住房资源之外,还有权力、财富、关系等看不见也见不得人的“手”在暗地里攫取住房资源,大搞内部分配。

  这种“内部分房”的路子,大多是通过信息垄断和暗箱操作,形成一个利益的“黑洞”,把本来应该诉诸公共分配的房源圈占起来,吸纳进来,然后抛开法律规定和市场法则,用各自的潜规则去进行利益输送和资源分配。

  对“内部认购”问题,制度层面已有防范。中纪委早就明确,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北京市也规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开发企业不得排号、定房、内部认购或收取任何预付款性质的费用。可是,尽管如此,为何还是出现了预售许可证明年才能下来,但房子已经被内部认购一空?这样的问题由来非一日,为什么又往往通过网友曝光才浮出水面?执行乏力、监督不力,再一次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短板。

  而联想到近期旧宫明悦湾保障房因质量问题被拆除,昆明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惊天骗局,加上此次“内部认购”风波,其实也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房地产调控,力度要加大,管理更要加强,尤其是保证调控政策的公平公正执行。房地产建设,做大“蛋糕”固然是基础,但如何分好“蛋糕”更是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