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上周的准备金率上调,并未明显提升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不过,从9月下旬至今,跨年资金的持续受追捧、成交量的不断上升,是否暗示了未来流动性状况的某些不确定性?同时,昨日晚间央行突然加息,也令市场开始思索资金充裕格局延续的可能性。
就当前的资金面而言,上周准备金率上调并未明显提升货币拆借利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9月下旬至今,跨年资金持续受追捧、成交量不断上升。国庆长假以来,1个月期限内的货币回购及拆借利率跌多涨少,资金价格总体下行。而平日较少成交的1个月、3个月资金,其价格却一度因融出稀少而出现大幅上涨。近几日,随着大行资金的逐步融出,成交量不断攀升,显示市场跨年流动性需求的高涨。
从今年9月中下旬至今,3个月期限质押式回购的日成交量,最多达到80.48亿元,较去年同时间段最高量的22.92亿大增近三倍。中债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13日与2009年9月22日皆为该期限品种区间成交量的峰值,但两者的总量却相差甚远。
跨年资金突然受到“热捧”,或许暗示了未来资金面存在的不确定性。上海某货币中介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节后流动性大量释放及短期资金的供大于求,使得该价格难以上行。而跨年资金的突然放量,除了部分机构未雨绸缪的考虑之外,或许更多是将之用于短期套利。据记者了解,目前可用于此用途的品种除了固定收益类外,机构还热衷于可转债、含回售权的企业债等。
长城证券固定收益部许彦告诉记者,按照昨天的3个月回购利率2.6886%来计算,如果在1年内滚动操作,将之投资于一些“5+2企业债”(5年后含回售权),可预计的年化纯利差可能在100个基点左右。
而某股份制银行交易员也向记者表示,资金并不十分宽裕的中小银行拆入3个月期限资金后,有的是用于填补资金缺口,与相关期限的贷款、基础性品种债务相匹配,有的则用于理财产品等的投资套利。实际上,只要有利差收益,借钱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除了套利需求有所增长外,部分"缺钱"银行的年底存贷比考核压力,应是其不断拆入相关期限资金的主要动力。”某城商行人士表示。该人士还指出,单纯融入3个月品种放着不动是不可能的,机构会将其用于一些期限更短的投资标的。
“加息之后,机构持有存量资金的意愿变强,至少在心理上会使资金泛滥的局面提前结束,对流动性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上述城商行的人士补充道。
央行统计数据也显示,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将呈平缓减少之势,而机构的资金需求在含新股在内的各类供给上升、央行适度平滑流动性的情况下,也会逐步趋紧。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李建朋认为,按照惯例,年底的财政存款会迅速释放,综合来看流动性仍将以中性为主。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