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CPI失真会干扰经济正常运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11日00:58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份《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的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CPI被人为调整并系统性低估超过7%,这与公众感受到真实物价上涨超过官方CPI相符。

  国家统计局对CPI商品篮子权重,实行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常规性编制程序。中国社科院报告的分析,仍然是CPI商品篮子的权重设置视角,只是其细化到了CPI八大类商品的子项层面。其一,统计局在每年的微调中,若抬高权重的子项价格走势平稳或走低,而压低权重的子项价格飙升,那么CPI将无法真实反映;其次,国家在采集商品价格的样本中若未把所有不同型号的商品囊括进去,比如由于产品更新较快,统计员在样本采集时给予了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下降的已过销售旺季的旧产品更高样本权重,而对新上市商品给予较低样本权重,那么CPI就会有误差。

  此外,为防止通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强化了价格管制,一些商品价格上涨受到遏制,欲涨未涨。那么,该商品一方面以供应紧缩如当前油荒等反映而出,另一方面则以次充好或降低重量的方式变相反映出来,比如有的方便面减少了重量,有的食品以有机绿色的身份出现。这些市场变相提价的行为统计难以体现。

  因此,统计局除了需要完善CPI商品篮子构成和权重,使其尽可能地匹配于居民消费篮子构成,还需强化统计员的专业性,避免统计员对商品价格样本采集的人为调整而加剧CPI的偏差。当然,该报告揭示了CPI可能存在人为调整与主观低估,这需要统计部门坦诚的回应和解释。

  理论上讲,任何商品价格及其变动都是市场根据供需而给出的主观感知定价,供需双方之所以通过这个价格而非其他价格完成交易,是双方均认为自身给予的该商品成交价实现了其主观边际均衡——若在此成交价上提高或压低价格,那么交易一方的边际消费和出售倾向就将下降,他就可能因得不到消费或出售的心理满足而取消交易,从而使交易失败。

  既然CPI统计所采集的商品价格就是供需双方基于主观边际定价倾向而成交的价格,那么,即便再科学合理的CPI商品篮子构成和权重设置,也是设计者基于主观感知的构造模型。而主观感知下的CPI构造模型本身就无法穷尽所有人的商品消费篮子,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价格指数。显然,用CPI是所有消费者商品篮子的总体描述,与个体商品篮子结构不尽一致因此不影响CPI的客观性来解释,并不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合理识辨。因此,国家统计局不必用其CPI构造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符合国情的客观性来解释CPI存在的主观性。

  公众感知到的CPI不符合生活现实,映射出的是居民对统计局提供的CPI的不信任,同样是主观对主观的理性判研。而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宏观调控对症下药等,依据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市场信用。CPI有误差事小,市场失信为大。市场对CPI失真所表现出来的失望,将致使私人部门做出错误的资源配置决策,严重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转,从而加剧经济偏离均衡轨迹。因此,唯有统计局提供的包括CPI在内的数据尽可能地降低与居民主观感知的差距或偏差,才是国家统计局追求的正当目标。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