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 行业政策

着重推进税收制度等配套改革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1月11日05:02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应该着重推进包括税收制度在内的配套改革。

   陈志武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目标上进行调整,将从追求GDP增长的数量,转变为追求GDP增长的质量,其方向是非常好的。

   他分析说,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个人消费增长相对滞后,投资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过剩的产能只能通过出口来消化,这造成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严重。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不能持续,还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要改变这种增长方式,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找原因。

   鉴于目前税收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陈志武建议首先应对各级政府的税费征收权限进行制约。他说,目前各级政府的财税收入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民间收入增长缓慢,民间消费的增长缺乏基础。各级政府收入增加之后,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各种项目的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很难实现。目前,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对于行政部门的征税冲动缺乏制约。陈志武认为,只有“征税权”受到制约,才有可能让群众能参与并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要推进国有资产的民有化改革,增加老百姓劳动收入和资产性收入。陈志武说,党的十七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前提是老百姓的财产要更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资产所有权。

   目前,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占有的资产(包括土地资产等),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其资产大幅增值。而绝大部分中国的普通人除了劳动收入之外,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还不够大。他认为,要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政府必须要让老百姓享受到资产性财富增值的效应。

   他还指出,应该通过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并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并促进民间消费与GDP增长的良性互动,从而改善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应重点关注劳动者权益和权利的保护,尤其是农民和农民工权益。陈志武举例说,我国广东省东莞市,有500万农民工,他们为当地GDP增长的贡献所占比重很大,然而由于各种制度(包括户籍制度、迁徙自由、受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在当地享受相应的福利,如子女上学要花费高昂的学费。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也是影响我国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姜炯)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