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从政府到金融机构到投资者到老百姓,现在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被“美国牛仔”拽进了通胀年代,单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能难以对付“美国牛仔”
通胀这只老虎蓄势汹汹地来了,内地的物价走势在
短短半年如高速行驶的列车。究其根源,都是桀骜不驯的美国牛仔惹的祸。一边厢,美国国库印钞机的“加班加点”引发的货币战争已无声地拉开,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一边厢,面对通胀和热钱涌入,投资者已调整思路,摒弃“现金为王”的理念,开始布局资产,囤粮建仓。11月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再次为其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辩护,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会议上声称,买债6000亿美元或可帮助美国在未来2年创造70万个职位,为其将来还可能会推出的QE3、QE4做铺垫。
股神巴菲特唯恐天下不乱,也来凑热闹,11月中旬在《纽约时报》亲笔撰文称赞美国政府在两年前金融海啸爆发期表现出色,还特别表扬伯南克先生、现任及前任财长盖特纳及保尔森,在海啸期间有勇有谋地对应危机。
其实,这些新闻现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反叛桀骜的美国牛仔恶意地在全球发起了货币战争。美利坚拥有“先进的印刷机”,开足马力,日夜狂印银纸,让全世界老百姓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可恶的通货膨胀年代。连前任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承认,美国一直在运用大量发行美元的方法来支撑美国的繁荣(耶鲁大学席勒教授将其概括为著名的“非理性繁荣”),美国一直有意加速美元贬值,目的是让全球投资者为其惹下的金融危机买单。
未来几年,投资者要铭记的就是,美元再也不是美“金”,充其量是“银纸”(广东话:钞票),而这张“银纸”正在加速变成“纸”。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谁的手中还持有现金,就是拥有正在加速变成“银纸”的纸币,“现金为王”已经逆转为“建仓囤粮”的概念。
10月份,中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居民储蓄存款破纪录地锐减7000亿元人民币,钱到哪里去了?股市、楼市、黄金、贵金属、原材料、日常消费还是到海外投资?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斯在《国家财富》中描述了“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双无形的手”在供求逻辑关系下操纵着市场,其实这只“无形的手”正在干预着市场热钱的流动。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香港上水地区出现了成群结对来自内地的扫货团,从罗湖过关到上水买日用品,从浴液、洗衣粉、牙膏、消毒液到奶粉,无不纳入购物袋。问其究竟,原来一瓶多芬洗头液,在深圳的价格已经高达66元人民币,而在上水的杂货店价格是55元港币,便宜33%。香港除了是名牌奢侈品的购物天堂之外,俨然成为了深圳市民的购物消费中心。虽然这是“微经济现象”,但已反映了“无形之手”的搅局。
另一个现象是“房地产调控真得很难达到预期。”中国政府在2010年全年房地产市场进行高度调控,人民银行又接连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系列紧缩银根手段丝毫没有宽松的迹象。不能进行房地产投资,游资只能转向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或者海外市场。假设一个投资者为了对抗通货膨胀进行实物投资,若其不能再用500万元去投资房地产市场,只有转向其他市场,试想500万元可以买多少公斤大蒜和绿豆啊?那么大蒜和绿豆涨个三、五倍是很容易推算出来的。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屡创新高,尽管香港政府经常尽职地出来发表讲话,提醒投资者市场存在风险,最近又推出新一轮严厉的楼市调控措施来稳定市场,甚至将房地产资产剔除出投资移民认可的资产范围,却仍然阻挡不了钞票哗哗啦啦地从世界各个地方游入这个资金自由港,尤其以内地客户到香港买房为主流现象。一般投资者会在香港买一套数百万的公寓房,而内地富豪多数在香港传统豪宅区如半山购置千万级豪宅。因为在香港,购买房地产可以获得50%至70%不等的按揭贷款,加上港币和美元挂钩,年按揭利息不到1%,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买香港的房子相当于打85%的折扣。所以这半年来,在二套房、三套房等限购令的影响下,内地有很多投资者转入香江楼市。
市场游资在“无形之手”的推动下从股市到房市,从房市到农产品市场,从农产品市场到商品市场,这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政府到金融机构到投资者到老百姓,现在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被“美国牛仔”拽进了通胀年代,单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能难以对付“美国牛仔”。除了主动、适时、适度、弹性调节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疏淤排洪,开设多条投资管道,甚至鼓励投资者到海外投资之外,还应该积极重视香港的独特区域性作用,放水养鱼,在香港形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增强香港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可以适度舒缓日益严重的内地通胀。
(作者系香港汇金(证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马嘉阳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