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营销管理 > 管理

企业要允许员工去试错 企业家应走出“舒适圈”

来源:《浙商》-天下浙商网
2010年12月02日10:31

  如果员工对工作很投入的话,公司的营收会提高28%,同时员工离职的比率也比一般公司低87%。

  企业家应走出“舒适圈”

  ——访卡内基国际培训机构全球总裁彼得•韩铎

  文/本刊记者 倪轶容 摄/鲁统磊

  “在我眼里,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拿杭州来说,我觉得唯一没变的,就是我还能看到西湖!”不久前,在《浙商》杂志和卡内基国际培训机构联合举办的“企业竞争力的加减乘除”论坛上,记者见到了卡内基国际培训机构全球总裁彼得•韩铎(Peter V. Handal )。

  “我在很多不同的公司工作过,包括石油公司、皮革进出口公司,甚至歌剧演出公司。在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公司里,我发现了本质上相同的东西,那就是人性。”在彼得•韩铎眼里,管理一个公司,实际上就是对于人性的不断学习和研究,而研究对象,除了员工和客户以外,还包括企业家自己。

  1912年,卡内基国际培训机构成立。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年,因为生意上的需要,彼得•韩铎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如今,卡内基国际培训机构在全球87个国家开了分公司,彼得•韩铎也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被困“舒适圈”

  《浙商》:您自称“空中飞人”,每年都要去许多不同的国家拜访企业家,相信他们一定会问您许多问题,这其中,哪个问题是问得最频繁的?

  彼得•韩铎:很多人都问我,如何才能让员工更卖力地为企业工作?其实,不止是中国企业家,很多其他国家的企业家也常常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他们问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多达71%的员工并没有非常投入地工作,每天就是上班,上班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愿意多做一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项研究显示,如果员工对工作很投入的话,公司的营收会提高28%,同时员工离开的比率也比一般公司低87%。

  《浙商》:那么您的答案呢?

  彼得•韩铎:其实我的回答很老套,可能你都听了不下十几遍了:无非就是真诚地去聆听员工的声音,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让员工感到被尊重,能力得到发挥。但就是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回答,许多企业家操作起来却有困难,因为他们完全不习惯以这样的方式和员工相处。这些企业家通常会显得不耐烦,认为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之后干脆就放弃了——显然,“舒适圈”之外的工作姿态让他们觉得不自在了。

  《浙商》:什么是舒适圈?

  彼得•韩铎:对,这是我们卡内基培训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舒适圈 (comfort zone)就是令人感到舒适的一个区域,它包括熟悉的环境,认识的人,以及自己擅长做的事,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很轻松、自在。而一旦踏出这个圈子,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就会令人感到不舒适。曾经有个年轻人去参观水族馆,发现里面有大、中、小三种鲨鱼,分别被装在不同的玻璃缸里,他就问水族馆馆长,是不是等小鲨鱼长大了,就放到中鲨鱼的缸里去,等中鲨鱼长大了,再放到大鲨鱼缸里去。没想到馆长微微一笑说,那些中鲨鱼和小鲨鱼,都不会再长大了,因为玻璃缸的大小限制了它们的成长。在这个故事里,玻璃缸,就是我们所说的“舒适圈”。很多企业家也被这样无形的“舒适圈”所束缚,不但放弃了变得更好的可能,而且有被淘汰的危险。

  “绿灯思维”

  《浙商》:对于企业家来说,常见的“舒适圈”有哪些呢?

  彼得•韩铎:比如说,现行的商业模式,生意的区域,以及对于企业一贯的管理方式等。我希望企业家都能认识到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随时在变化,今天管用的东西,很可能明天就不管用了。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家相信那些在今天管用的东西(也就是“舒适圈”内的东西),在明天依然管用,从而不愿意迈出自己的“舒适圈”,那他就很危险了。

  《浙商》:通常来说,有哪些迹象可以判断一个人被困在“舒适圈”了呢?

  彼得•韩铎:如果一个人墨守成规,日复一日地做相同的事情,日复一日地从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创新和激情,那他显然就陷入了“舒适圈”不能自拔。

  《浙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家们首先需要做的是什么?

  彼得•韩铎: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绿灯思维”这个概念?在卡内基培训的理念里,有“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红灯思维”就是凡事从困难出发,想到的是可能遇到的挫折和不顺利;而“绿灯理念”正好相反,更多地从美好的前景,光明的前途出发去思考。某种意义上说,“绿灯思维”是对人的解放,因为它让企业家放手去做,允许他们的员工,也允许他们自己去犯错误,这正是“舒适圈”里的企业家们所无法想象的。

  《浙商》:我想,您所说的犯错误,应该是有个极限的,比如说,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彼得•韩铎:没错,我并不是鼓励企业家没有原则地去犯错。在走出“舒适圈”之前,企业家首先要想好,如果犯错,这个错误会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有什么补救措施?我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常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虽然他的一生都在犯错误,但是相同的错误他从来不犯第二次。

  对手的作用

  《浙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走出“舒适圈”的方式呢?

  彼得•韩铎:我刚刚说的,是一种主动走出“舒适圈”的方式,而事实上,我们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这要感谢我们的对手。

  日本北海道出产一种珍奇的鳗鱼,价格很高,但是鳗鱼很脆弱,一旦离开深海区,很快就会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但是他的鳗鱼却总是鲜蹦活跳的,肉质鲜美无比。在老渔民临终的时候,他终于把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在整仓鳗鱼中,放入几条狗鱼。狗鱼是鳗鱼的死对头,当鳗鱼遇到狗鱼,身体就会处于警觉的状态,因此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企业家来说也一样,正是因为有了激烈的竞争,有了强大的对手,他们的斗志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才会绞尽脑汁去创新,这样,自然就走出了“舒适圈”。

  《浙商》: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彼得•韩铎: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中国企业家不会说英语——当然,他们有自己的翻译,要谈生意当然不成问题;只是我觉得,带一个翻译去和客户谈生意,同自己直接和客户谈生意,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我建议中国企业家可以学一门和自己生意相关的外语。事实上,我并没有资格这样建议他们,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也只会说自己的母语——英语。大家把会两种语言的人,叫做“双语”(bilingual );会三种语言的人,叫做“三语”(trilingual);把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叫做美国人(笑)。现在,我也想去学一学中文,从而走出我自己的“舒适圈”。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